第三百三十三章:矛盾的法家,来源于国君却欲凌驾于国君之上的法
【在教导完扶苏与法家治国思想言论有关的内容后,对于之前扶苏学习过的农家、兵家以及墨家的思想言论,李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样按照惯例,与扶苏进行了一次关于法家治国思想言论的最终考核。】
【想看看扶苏对法家治国思想言论究竟有何见解。】
【以及在未来,在秦国,尤其是在扶苏手上,法家治国思想言论是否还会继续受到重视。】
【秦王嬴政自然也在一旁听审,不会缺席。】
【同时,还有章邯在一旁负责记录师徒二人的交流对话。】
【“李师!”】
【坐在李斯对面的扶苏带着几分对师长的尊敬,开口询问。】
【李斯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满脸笑意地点头。】
【如果说之前的扶苏称他为“李师”,只是为了缩短双方关系的一种说法。】
【那么在这九个月的时间里,他亲自教授扶苏法家治国思想言论之后,现在他就是扶苏真正的老师。】
【尽管现在的扶苏老师多到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但能够成为扶苏的老师,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又加深了一层。】
【有了这种师生关系,李斯也不用再过多担心自己和家族的未来,至少只要不触及扶苏的底线,就不会被清算。】
【这样一来,他也能够更加忠诚地为秦国、秦王以及扶苏效劳。】
【同时,扶苏在朝堂上也得到了更多对他太子之位坚定支持的力量。】
【这对双方来说,无疑都是好事。】
【另外,从个人角度来说,李斯不清楚为什么,但每次听到扶苏称他为“李师”,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畅快感。】
【所以,他对扶苏这个学生非常满意。】
【随后,李斯温和地看着扶苏问道:“殿下已经基本学完了法家治国思想言论,不知殿下对此有何看法?”】
【扶苏看着眼前的李斯,略作迟疑,然后语气十分肯定地说:“法家,是国家的根本!”】
【“法家之法或许会不断变化,但治国必须依靠法家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一个国家如果完全脱离法家,那就相当于脱离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而一个没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国家,无法长久存在,必然会走向崩溃和毁灭。”】
【听到扶苏的回答,李斯脸上露出了明显的笑容。】
【因为有扶苏这些话在,即使将来秦王的后代即位,也就是扶苏掌权的时候,法家仍然会牢牢占据秦国治国思想主流的地位。】
【换句话说,法家至少还可以像现在这样繁荣五十年!】
【作为法家的一员,李斯自然为此感到高兴。】
【然而,在表达对法家的支持之后,扶苏立刻转换话题,向李斯请教道:“但是我有几个关于法家的问题不太明白,希望李师能解答。”】
【听到这话,李斯顿时变了脸色,意识到扶苏在学完法家治国思想言论后,可能对法家的治国理念有着新的、不同的理解。】
【就像扶苏在学完农家、兵家以及墨家的思想言论后,也对这三家的思想言论有着特别的理解一样。】
【如果自己能解答扶苏的疑问,也许就能接受扶苏提出的新的、不同的法家思想,进而整合扶苏对法家的理解。】
【最终,促使法家治国思想言论推陈出新,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想到这里,李斯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正襟危坐地问道:“不知殿下有什么疑问?”】
【扶苏平静地说道:“我从法家治国思想言论中,学到了法律无等级的观点。”】
【“法家最高追求,应当是以法治国,建立君臣、上下、贵贱皆服从于法的秩序,赏罚分明,人人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最后,通过法治实现国家富强和社会稳定。”】
【“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有误?”】
【李斯听完扶苏的话,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仔细思考了很久,最终确定扶苏所说的确实符合法家的最高追求。】
【李斯刚要点头确认时,扶苏接着说道:“法家律令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并且对那些违反律令的人进行相应的惩罚,从而使得法家律令得到强有力的执行,它的权力来源于哪里呢?”】
【“或者说,是君主的支持让其得以更广泛地普及和执行?”】
【“或者,法家自身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或权限,可以让法家律令得到强有力的普及和执行?”】
【“到底是什么,使得法家必须依赖于它,才能让法家律令得到强有力的普及和执行?”】
【虽然听到扶苏这次提问后,李斯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他还是仔细考虑了很久,从不同角度分析,最终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李斯慎重地回答:“正是由于君主对法家律令的大力支持,才使得法家律令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普及和执行。”】
【扶苏点点头说:“那么理论上,法家律令的普及和执行权来源于君主,对吗?”】
【李斯犹豫了一下,思索良久,最终点头确认。】
【扶苏平静地说:“法家律令的普及和执行权,来源于君主!”】
【“但是,法家最终追求的是建立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服从于法的秩序,赏罚分明,人人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换句话说,在这样的国家里,法家的法律甚至要凌驾于君主之上!”】
【“所以,我第一个疑问是,法家的法律到底是凌驾于君主之上,还是在君主之下?”】
【此言一出,李斯额头立刻冒汗,同时不自觉地看向不远处的秦王嬴政。】
【而一边的秦王嬴政却是一副波澜不惊、沉稳如渊的表情,仿佛无论李斯如何回答都不在意的样子。】
【李斯再次看向扶苏,扶苏也同样是一副平静无波的表情。】
【这一刻,这对父子看起来就像是刻在一块木板上的雕像。】
【不过,扶苏可能是感觉到李斯内心的不安,于是安慰道:“李师不必多虑,今天只是我们师生之间的平常学术交流。”】
【“不管是什么想法,在这里都可以畅所欲言。”】
【“无论是我,还是父亲,都不会在意。”】
【“上次我在这里,还曾与老师讨论过如何利用墨家的思想言论,在未来推翻秦国的策略。”】
【“相比于可以称得上大逆不道的墨家思想言论,法家治国思想言论还算不上什么。”】
【或许是扶苏的安慰,或许是前面有墨家这样一个更为大逆不道的例子,李斯很快便重新冷静下来,开始认真思考扶苏刚刚提出的问题,即法家的法律到底是凌驾于君主之上,还是在君主之下?】
【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在一个国家内部,到底谁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过去是周天子,现在则是每个诸侯国的君主。】
【君主是国家内部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任何人或事物可以凌驾于君主之上。】
【君主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生死。】
【法家追求的是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服从于法,赏罚分明,人人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实际上,这就是想以法家之法凌驾于过去的周天子和现在的诸侯君主之上。】
【或者,让法家之法取代过去的周天子和现在的诸侯君主的地位,从而使法家之法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周天子”和“诸侯君主”。】
【最终,使法家之法,一句话就能定夺诸侯君主和百姓的生死!】
【因此,李斯沉默许久,淡淡但又不失谨慎地回答:“如果纯粹从法家之士的角度来看,法家追求的是法在君主之上!”】
【对于这个回答,扶苏并不意外,因为法家之法本质上就是这样追求的。】
【于是扶苏继续说道:“法家追求的是法在君主之上。”】
【“但是正如刚才所说,现在法家律令的普及和执行权,来源于君主!”】
【“而法家之法又要凌驾于君主之上!”】
【“这岂不是等于法家要用君主赋予的剑来杀死君主!”】
【“李师认为,这种情况有可能实现吗?”】
【“或者,君主能接受吗?”】
【“如果君主不能接受,那么法家追求法在君主之上,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服从于法,赏罚分明,人人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终极目标还能实现吗?”】
【“还能实现吗?”】
【“这也是我对法家的第一个疑问。”】
【听到扶苏的话,李斯嘴角不禁露出苦笑。】
【法家律令的普及和执行权来源于君主授予。】
【只有君主授予法家这样的权力,法家才能将自己制定的律令普及和执行。】
【但反过来,君主当然也可以收回这样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法家如果试图通过君主授予的权力来限制君主的权力,无异于痴人说梦。】
【法家想要以法凌驾于君主之上,必须得到君主自愿接受法家律令的限制。】
【换句话说,只有君主愿意被赋予“剑”的人杀死,君主才能“死”。】
【但是会有君主愿意被赋予“剑”的人杀死吗?】
【而君主能否接受被赋予“剑”的人杀死呢?】
【不会,没有君主愿意被赋予“剑”的人杀死,更没有君主能够接受被赋予“剑”的人杀死!】
【对于君主来说,“剑”是为了服务君主的,君主绝不会允许“剑”背叛主人。】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君主几乎肯定会选择折断这把“剑”,然后重新寻找、制造一把新的、可以供自己使用的“剑”。】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地方,那就是如果君主自愿接受法家律令的限制,那么法家律令真的限制了君主吗?】
【还是说,君主限制了自己?】
【这两种意义完全不同。】
【前者,代表法家律令真正凌驾于君主之上,从而限制君主。】
【后者,代表法家律令只是表面上凌驾于君主之上,实际上并不能真正限制君主。】
【所以,法家追求法在君主之上,以法治国,君臣、上下、贵贱皆服从于法,赏罚分明,人人依法行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