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同人衍生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集变法者与国君于一身的太子扶苏,受到冲击的法

  尽管天空在秦皇宫正下方,廷尉李斯与其他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的进士,以及天下的士子和各种贵族,都对太子扶苏惊人的天赋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但当看到太子扶苏仅仅花费了大约九个月的时间,在李斯的教导下,便学完了包括管仲、公孙侨、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等法家诸子的经典言论时,

  同时,他还消化吸收了过去各国法家人士变法的成功或失败经验时,

  所有人都忍不住感叹,太子扶苏的天赋实在是太过逆天。

  虽然这样的学习速度和时间,与之前三个月学尽墨家思想言论的惊人学习速度和时间相比,要漫长不少。

  但那也是相对于太子扶苏而言。

  对于外界的人来说,太子扶苏过去九个月的学习、消化、吸收法家经典言论及各法家人士变法的经验,足以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消化、吸收。

  甚至可能用一生的时间,最终是否能够理解、掌握、领会法家治国思想的精髓,仍然很难说。

  更多的人,即使一生学习法家言论,最终也只是一个半吊子,叮当作响。

  这样的人,如果只是单纯做一个普通的中下层官员,那么问题倒不大。

  但如果让他主持一个国家的变法事务,那么最终十有八九都会失败。

  因为一个国家的变法这种事,如果不是法家诸子这一级别的大贤亲自负责主持,那么很难变法成功。

  甚至即使是由法家诸子这一级别的大贤亲自主持变法,并且变法成功,这位负责主持变法的法家诸子也很难全身而退。

  比如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在秦孝公去世后,失去了自身变法的保护。

  那些被变法损害利益的旧贵族诬其谋反,最终死在战场上,尸体还要被运回咸阳进行五马分尸。

  再比如主持楚国变法的吴起,在楚悼王去世后,同样失去了自身变法的保护。

  随后回国奔丧时,那些被变法损害利益的旧贵族连楚悼王的葬礼都没等结束,就要射杀吴起。

  最终吴起一招伏身王尸,带走了七十多家贵族,使得双方几乎同归于尽。

  所以即使是法家诸子这一级别的大贤,一旦决定要变法,几乎是抱着以身殉法的决心去变法。

  直白地说,即使变法成功后,也会被新任的国君,或者是其他人,拿去祭法,以平息被损害利益团体的怨气,做好心理准备。

  然而,如果主持变法的这个法家大贤是太子扶苏的话,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为什么商鞅、吴起变法成功后,都被清算?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与他们一起主持变法,为他们提供保护的国君去世了。

  如果与他们一起主持变法,为其提供保护的国君没有去世,或者说是能够在国君之前去世,那么就可能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但换个角度来看,

  如果负责主持变法的这个法家大贤,同时也是某个国家的君主,那么还需要有人为他提供保护吗?

  不需要,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最大的保护!

  同样,还有谁能像清算商鞅、吴起那样,清算这个国家的君主呢?

  没有!

  除非他的变法失败,从而导致连自己的君主之位都失去了,那么才可能遭到新国君和其他人的清算。

  但只要他的变法成功,那么他的君主之位就不会有问题。

  只要他还能够稳坐君主之位,那么他就不可能遭到来自外部其他人的清算。

  毕竟君主本身就意味着至高无上,拥有最大的权力,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因此,如果未来的太子扶苏成为一个像商鞅、吴起、李斯这样的法家人士,然后亲自主持变法改革,

  那么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太子扶苏不会遭到清算,除非太子扶苏变法失败。

  因此,在李斯看来,像主持秦国军功爵制度变法这样的事情,实际上非常适合由天幕上的太子扶苏来负责主持。

  毕竟如果由他来主持,那么那些因新变法而受损利益的旧贵族和老秦人,肯定不敢把怨气发泄到太子扶苏身上。

  但他们的怨气又不得不发泄,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足够有分量的人来做新变法的替罪羊。

  像他这样的人,非常适合作为那个足够有分量的新变法替罪羊。

  当然,如果是天幕上的太子扶苏的话,

  那么李斯猜测,如果天幕上的“始皇帝”去世,而他又还没有死去,太子扶苏看在师生情分上大概率不会抓他来祭新法。

  但如果是这个世界长公子扶苏继位后,就很难保证长公子扶苏不会抓他祭新法。

  毕竟他与长公子扶苏不像天幕上的另一个“夫子”与太子扶苏那样,有着浓厚的师生情谊。

  想到这里,李斯也不禁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句:

  “果然对他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如果有一天始皇帝去世,而他还未死去,那么就喝一杯毒酒追随始皇帝陛下而去。”

  当然,如果运气好,或者说是运气不好,他在始皇帝陛下之前死去。

  那么他也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可以安安稳稳地享受一个安详的晚年。

  在心中简单地感叹了一下自己未来可能的结局后,李斯再次抬头,眼中带着期待地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

  现在太子扶苏基本上已经学完了法家经典言论,同时对过去诸侯各国的变法也有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就应该是天幕上的“夫子”对太子扶苏进行法家治国思想言论的考核了。

  不知道太子扶苏会如何理解法家治国思想言论?

  是否会赞同法家治国思想言论,并在未来继续以法家治国思想言论来管理国家?

  另外,太子扶苏是否会像将农家、兵家、墨家的思想言论推陈出新一样,同样对法家治国思想言论进行推陈出新,将法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对此,李斯非常好奇。

  毕竟现在的法家治国思想言论,经过他师弟韩非的整合后,已经可以说发展到了一个大成的境地。

  即使是他最多也只能在这一法家治国思想言论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此外,过去其他法家人士也从未有过大规模国家变法成功的实际操作经验。

  如果说太子扶苏能够打破当前法家的这一大框架体系,那么太子扶苏将会成为继他师弟韩非之后,又一个将法家推向新高度的法家诸子!

  除了这一点之外,李斯也同样希望通过天幕上的“夫子”对太子扶苏的考核,进一步宣扬法家治国思想言论。

  从而让天下更多的士子开始产生想要学习法家治国思想言论的想法。

  毕竟经过前几次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对农家、兵家、墨家思想言论的学习后,天下的士子对农家、兵家、墨家思想言论的兴趣纷纷增加。(看爽文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从而使得农家、兵家、墨家都迎来了不少新的学生!

  但天下的学生数量,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

  学习农家、兵家、墨家的学生数量多,那么必然会减少学习其他诸子百家言论的学生数量。

  而学习某一学派的学生数量减少,而且这种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这一学派未来很有可能会衰落下去。

  而这种事情,当然是每个诸子百家的进士都不愿意看到的。

  作为法家一道的领袖,李斯自然也注意到了随着农家、兵家、墨家逐渐崛起,自己法家学派因此开始受到冲击的情况。

  但诸子百家之间的学派之争,虽然激烈,但并不像诸侯国之间争霸、统一之争那样直接分出生死。

  哦,也不是没有。

  比如孔子与少正卯之间的学派之争,就是直接分出生死。

  当时孔子与少正卯都在鲁国创办私学,招收学生。

  而少正卯的课堂多次吸引了孔子的学生前来听讲,只有颜回没有去。

  少正卯的学识究竟如何,现在已难以确定,但他能与孔子打擂台,并且在短时间内隐隐占据上风,其学识多半也是诸子百家那一级别的。

  此外,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少正卯讲课,必然要比孔子讲课更有趣味性,否则也不会吸引孔子的学生去听讲。

  因此一时之间,孔子门下,三盈三虚,只有颜渊没有去。

  而少正卯也因此成为鲁国的知名人物,被誉为“名人”。

  随后在鲁定公十四年,鲁哀公任命鲁国的大司寇,上任第七天便将少正卯杀死在两观东观之下,曝尸三天。

  这样的举动就连孔子的学生也不明白,于是跑去问孔子为什么要诛杀少正卯?

  孔子回答:“少正卯有五大恶行,第一是:心达而险(通晓世事而用心险恶)。”

  “第二是:行辟而坚(行为邪僻而不知悔改)。”

  “第三是:言伪而辩(强词夺理而擅长诡辩)。”

  “第四是:记丑而博(尽力关注社会阴暗面)。”

  “第五是:顺非而泽(随从违反道德的念头四处散播言论)。”

  “一个人的人品中,只要具备其中一种,就可以实行君子之杀。”

  这件事只能说,很难评判。

  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物证,甚至没有对方具体的犯罪事实,仅仅凭借我认为你有所谓的五大罪,然后我就可以判处你死刑,直接玩死你!

  甚至在玩死你之后,还要曝尸三天,这可以说是极其残忍的做法。

  当然,对于这种做法,荀子也给出了一个合理的理由。

  那就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五大罪背后,其实对应的是聚众联合,吹捧邪说,混淆是非,保守,是小人中的豪杰,是必须诛杀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商汤杀尹谐,文王杀潘止,周公旦杀管叔,姜太公杀花士,管仲杀交中乙,子(李前召)生杀邓积,历史记载。

  这七个人,虽然时代不同,但内心同样邪恶,也是必须诛杀的。

  这个理由说得过去吗?

  如果从儒家的角度来看,勉强说得过去。

  但如果是从李斯这样的法家角度来看,简直是胡说八道!

  比如孔子所说的“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这五大罪,哪一条是明确写在鲁国法律中的?

  证明这五大罪的方式、方法、证据又是什么?

  是否有明确传遍鲁国上下,告知众人?

  如果有,那么就应该根据鲁国的法律和证据来诛杀少正卯,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态度给出五大罪来诛杀少正卯。

  如果没有,那就是不教而杀,以私刑执法!

  对于这种行为,法家非常不习惯。

  除了孔子杀少正卯之外,其他诸子百家学派在争执时,通常不会直接动手杀死对方。

  而是更多地通过招收更多的学生来壮大自己的学派,然后不断改革自己的学派学说,使其更加符合国君和国家的需求。

  从而使得自己的学派得到进一步重用,超越其他诸子百家学派,成为天下的主流学说。

  这才是诸子百家学派通常的竞争手段方式。

  因此,李斯等法家人士也希望借助这次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对法家治国思想言论的学习,进一步扩大法家治国思想言论的影响。

  重新巩固法家作为当前秦国乃至当今天下的主流学说的地位!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