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183章 王凤嚣张的不行不行的

  话说啊,汉成帝河平三年的春天,楚王刘嚣这哥们儿,屁颠屁颠地跑到长安拜见皇帝。

  二月十六那天,皇上觉得这刘嚣啊,平日里表现得还挺靠谱,于是一高兴,就给他儿子刘勋封了个广戚侯,这也算是皇家的大红包吧!

  那年头,真是多灾多难啊。

  二月二十三日,犍为那旮旯地震了,结果山都崩了,长江都给堵了,江水都逆流了,想想都吓得人尿裤子。

  一转眼啊,到了八月三十日,天上还出现了日食,老百姓们吓得一脸懵逼。

  就在这时,汉成帝发现皇宫里的藏书少了不少,心里那个捉急啊,赶紧派了个叫陈农的哥们儿,全国各地去找那些失传的书。

  他还让光禄大夫刘向去校正各种经书、诸子百家的书、还有诗赋;又让步兵校尉任宏去校正兵书;太史令尹咸去校正占卜的书;侍医李柱国去校正医药书。

  这刘向啊,挺有责任心的,每校正完一本书,就列个目录,还写摘要给皇上瞅瞅。

  那时候啊,外戚王氏的权势可大了去了,但皇上却偏偏喜欢读《诗经》、《书经》这些古书。

  这刘向啊,就根据《尚书》里的《洪范篇》,从上古到秦汉,把所有关于祥瑞、天灾、变异的事儿都记了下来,还推测了天象变化的原因,跟人间的祸福联系在一起,写成了十一篇的书,叫《洪范五行传论》,献给了皇上。

  皇上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刘向这是因为王氏兄弟权势太大,才写这书的。

  但皇上也没办法啊,到底还是不能削了王氏的权。

  哎呀,那年头黄河也老出问题,在平原郡又决口了,洪水跟不要钱似的灌到济南、千乘,损失可大了去了。

  朝廷赶紧派人去治理,花了六个月才搞定。

  治河的工人们没领到工钱,但都给记了名,可以抵六个月的徭役,这也算是给点儿安慰吧。

  到了汉成帝河平四年,春天刚一露脸儿,匈奴的单于就来长安拜见了。

  皇上挺高兴的,就大赦天下,跟过年似的。

  但三月初一那天,又出现日食了,真是见鬼了。

  琅邪太守杨肜跟王凤是亲戚,他的地盘儿里出了灾害,丞相王商就去查办。

  这王凤啊,想替杨肜说情,但王商就是不给面子,还上奏要免了杨肜的职。

  这可把王凤给惹毛了,就暗中找王商的茬儿,还让人上书说王商的坏话。

  皇上虽然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儿,但王凤就是不甘心啊,硬是跟王商杠上了。

  最后啊,皇上也没辙了,只好把王商的丞相印给收了。

  这王商啊,被免职后没几天,就生病吐血死了,谥号叫戾侯。

  他的子弟亲属本来都是当官的,这下全都被调走了,没一个在皇上身边当差了。

  哎呀,那时候的官场啊,真是跟战场似的。

  有关部门还奏请要撤了王商的封国,但皇上还是念旧情的,就让他的长子安继承了乐昌侯的爵位,这也算是给王家留了点儿面子吧。

  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回忆一下子吧。

  说起那琅邪太守杨肜和王凤,这俩可是亲戚关系,铁得很!

  琅邪郡出了点天灾,这事儿就落到了丞相王商的手里。

  王凤这哥们儿,立马跑去给杨肜求情,想让王商放他一马。

  可王商这人啊,就是头犟驴,死活不听,还说要把杨肜给撸了。

  奏章一递上去,哈哈,你猜怎么着?就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啦!

  王凤这下可就不乐意了,心里那个憋屈啊,就开始挖王商的黑料。

  他找了个叫耿定的小弟,让他上书去黑王商,说王商跟他爹的丫鬟有一腿,还说他妹妹是个花痴,家里仆人把小白脸给做了,这事儿可能是王商搞的鬼。

  皇上一听,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哪能因为这就整大臣呢?可王凤不罢休啊,非得让司隶去查个水落石出。

  这时候,有个叫张匡的太中大夫,这货啊,一肚子坏水,也跟着上书黑王商。

  官员们就起哄说,把王商弄到诏狱去审审呗。

  但汉成帝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王商是个实诚人,那张匡说的话,十句有九句是扯淡。

  于是就大手一挥:“别折腾了!”

  可王凤还是不死心。

  终于啊,到了四月二十那天,成帝实在是扛不住了,只好下诏把王商的丞相印信、绶带都给没收了。

  王商被撸后,没几天就气得吐血而亡,谥号叫戾侯。

  他那些当官的子弟亲属,全都被打发了,没一个在皇上身边伺候了。

  官员们还想把王商的封地给收了,但皇上还是念着点旧情,最后让他的儿子安继承了乐昌侯的爵位。

  咱再聊聊有个叫张禹的莲勺人,给成帝教《论语》。

  成帝一登基,也没忘了他,赐他关内侯,还让他当了诸吏、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还兼任给事中,主管尚书事务。

  这张禹跟王凤一起共事,可他觉得浑身不自在,老是装病,想撂挑子躲开王凤。

  成帝可不让啊,反而对他更宠了。

  到了六月初五那天,成帝一开心,就让张禹当了丞相,还封他为安昌侯。

  这张禹啊,真是因祸得福,走了狗屎运了!

  话说啊,庚戌那天,楚孝王刘嚣一命呜呼了。

  人啊,总是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轮回,你说这是不是自然界的铁律呀?

  这时呀,匈奴就是个闹腾货双开始闹腾了。

  提到匈奴,那汉武帝可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这老哥,那可真是个大手笔,豪情万丈啊!

  那时候,他一门心思想跟西域各国搞好关系,想让这些远方的土地都归顺咱们大汉的旗下。

  可是啊,总有那么些不识时务的小国,就比如说那个叫宾国的地方。

  这宾国呀,自以为远在天边,咱们汉兵就奈何不了他们。

  所以啊,他们就是不归顺,还嚣张地多次杀害咱们的使者。

  可是啊,他们没想到,咱们汉朝的使者文忠可不是吃素的。

  文忠这哥们儿,聪明绝顶啊!他和容屈国王的儿子阴末赴一拍即合,联手把宾王给解决了。

  然后啊,就扶持阴末赴上台当了新的宾王。

  这事儿本来挺圆满的,可是啊,好景不长,后来又出了个小插曲。

  有次呢,军候赵德出使到宾国去。

  结果呢,他跟阴末赴这俩人儿,也不知道咋地就闹翻了。

  那阴末赴啊,也不是个省油的灯,直接就用铁链把赵德给锁了起来。

  更过分的是,他还杀了副使和手下七十多人。

  这事儿啊,当时就闹得沸沸扬扬的。

  后来呢,阴末赴可能是觉得事儿闹大了,就赶紧派使者去长安请罪。

  孝元帝听了这事儿,心里琢磨着:这宾国那么远,查也查不到个头绪,还是算了吧。

  于是啊,他就下令把使节赶到县度去,跟宾国断了来往。

  等到成帝即位以后啊,那宾王可能是觉得过意不去,或者是想重新跟汉朝建交。

  于是呢,他就再次派使者到长安来道歉。

  汉朝这边呢,也是挺大度的,就打算派使者送他们回去,这也算是礼尚往来吧。

  哎呀,说起来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啊,还真是挺复杂的。

  就跟咱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样,有时候呢得互相体谅、理解才能长久啊!

  杜钦这老铁,就给王凤唠嗑了:

  “哎呦,王大人呐,您看这事儿咋说呢?

  以前那宾国的老大阴末赴,可是咱们汉朝一手扶起来的,结果呢?

  这哥们儿直接玩了个反水。

  您说说,啥是天下最大的恩德?

  那肯定是让人家当上国王,手握一方大权呗;啥是最大的缺德事儿?

  那还用说,就是把使者给扣了、宰了。

  这阴末赴啊,简直就是白眼儿狼,得了好处不报恩,还敢跟咱们叫板。

  他咋想的?

  就觉得自己离咱们大汉朝远,咱们够不着他呗。

  这阴末赴啊,有事儿求咱们的时候就装孙子,客客气气的;等咱们帮完忙了,他立马翻脸不认人,牛逼哄哄的。

  这种人啊,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话说回来,咱们大汉朝为啥要对这些周边的蛮子这么好呢?

  为啥要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呢?

  其实啊,还不是因为他们离咱们近,一不留神就跑来抢咱们的东西。

  不过现在这县度地界,路难走得很,那宾国的军队想过都过不了。

  说实话,他们就算想归顺咱们,对整个西域的稳定也没啥大帮助;就算他们不归顺,也闹不出啥大动静来。

  想当年,那阴末赴亲自怼咱们的使者,这事儿一下子就传遍了西域各国,咱们大汉朝也因此跟他断了联系。

  现在呢,他们又跑来说自己后悔了,想跟咱们和好。

  可您瞅瞅他们派来的那些人,哪个是国王的亲戚或者大官啊?

  全都是些做买卖的。

  他们啊,其实就是想跟咱们做生意,然后顺便送点礼儿意思意思。

  咱们要是真派人护送他们到县度,那估计就被他们给耍了,他们的身份哪儿配得上这种待遇呢?

  说实话啊,派使者去护送客人,原本是为了防止他们被强盗打劫。

  但你瞅瞅,从皮山国一路往南,得穿越好几个咱们汉朝插不上手的小国家。

  就算你派出一百多精兵强将去保驾护航,晚上还得轮流值班敲锣打鼓来警戒,结果还是经常被抢得一塌糊涂。

  那些士兵们啊,得骑着驴子驮着一大堆口粮,还得指望路过的国家施舍点吃的,才能勉强填饱肚子。

  有些国家啊,穷得叮当响,啥也拿不出来;有些国家呢,就是抠门儿不肯给。

  咱们的使者啊,虽然揣着咱们大汉朝的金牌令箭,但在这荒郊野岭之间,饿得跟鬼似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要是断粮个一二十天,别说人了,就连驴子都得饿死在半道上,想回家都回不去。

  别忘了啊,那条路上还得过什么大头痛山、小头痛山、赤土坂、身热坂这些鬼地方。

  你走到那儿啊,就会感觉自己像发烧了一样,脸色发白、头痛呕吐,就连驴子都跟着遭罪。

  还有那三池盘、石坂道,简直就是走钢丝啊,只有一尺六七寸那么宽,可你得硬着头皮走上三十里路。

  那山路边上就是万丈深渊,马和人都得互相搀扶着,还得用绳子前后拴着走。

  这么一路跌跌撞撞走二千多里路,才能到县度。

  要是哪个倒霉的牲口一脚踩空掉下去了,还没到谷底呢就已经摔成肉酱了;人要是掉下去了,想找个收尸的都没有。

  这种艰难险阻啊,真是说起来都让人心惊胆战。

  想当年那些圣明的君王们啊,把天下分成九州,又定了五服的规矩。

  他们这么做啊,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别去掺和那些八杆子打不着的外边儿事儿。

  现在咱们要是派使者去保护那些外国的商人,就得让咱们汉朝的官员士兵去受那份活罪、去闯那么危险的关。

  这么做啊,就是让咱们自己人去为了那些不相干的外国人拼命。

  这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啊!既然使者都派出去了,那就护送到皮山国打住吧,别再往前折腾了。

  哎呦喂,听说那王凤老哥哥听了杜钦的建议,一拍大腿,觉得这主意真心不错,就屁颠屁颠地跑去跟汉成帝说了。

  汉成帝一听,诶呦,这建议挺靠谱儿啊,于是乎就采纳了。

  说实话,那宾国啊,就是瞅着咱们大汉的赏赐,顺便还想跟咱们做点生意。

  他们的使者啊,隔个几年来一趟中国,就这点儿小九九,谁不知道啊!

  时间一晃,就到了汉成帝阳朔元年,我的妈呀,那可是公元前24年呐!想想都历史悠久。

  春天二月最后一天,日食突然来袭,老百姓们都吓得一愣一愣的,以为天要塌了呢!

  三月里,皇帝大发慈悲,大赦天下,囚犯们都乐开了花,终于重获自由啦!

  可转眼到了冬天,那京兆尹的王章啊,因为丁点儿小事儿被捕入狱,最后还给咔嚓了,真是倒霉透顶。

  那时候啊,大将军王凤可是手握大权,而汉成帝呢,性格嘛,说好听是温和,说难听点就是软弱,手里也没啥实权。

  成帝身边儿的人啊,看着都着急,就给他推荐了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说这孩子啊,博学多才,见识也广,绝对是个潜力股。

  成帝一听,赶紧召见刘歆,刘歆就给他秀了几首诗赋。

  成帝听得如痴如醉,特喜欢他,就想把他提拔为中常侍。

  成帝让手下人去拿中常侍的衣冠,正准备给刘歆行礼呢,旁边儿的人就插嘴了:“这事儿还没让大将军知道呢,您这么做合适吗?”

  成帝一听,就有点儿不乐意了:“哎呀,这是小事儿,干嘛非得告诉大将军啊!我提拔个人还得向他汇报?”

  可旁边儿的人啊,就是跪地磕头,非得让他告诉王凤。

  最后呢,成帝还是怂了,跟王凤说了这事儿。

  可王凤觉得不行啊,不能这么随便提拔人,于是这事儿就这么黄了。

  那时候啊,王氏一家子可真是显赫一时,子弟们不是当上了卿大夫,就是侍中、诸曹啥的,朝廷里到处都是他们的人。

  杜钦看着王凤这么嚣张跋扈啊,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就劝他说:

  “将军啊,你得学学周公那样儿,谦虚谨慎点儿。

  别老是威风凛凛的,搞得跟穰侯魏冉似的。

  也别太贪了,像武安侯田蚡那样儿贪得无厌。

  更别让范睢那样儿的小人儿在中间挑拨离间了,到时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可王凤呢,就是听不进去啊,依旧我行我素,嚣张得很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