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小小的质帝被毒死了
话说啊,六月酷暑时节,鲜卑那帮野蛮人居然跑去攻打代郡了。
这不,搞得代郡那边鸡飞狗跳的!
一转眼,秋风起,庐江郡也闹起了腾腾响。
盗贼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先是盯上了寻阳县,打完寻阳还不够,又跑去盱台县撒野,真是闹腾得没完没了。
好在滕抚这哥们儿不是吃素的,大手一挥,就派了他手下的得力干将王章,去收拾这帮捣蛋鬼。
结果嘛,嘿嘿,盗贼们被揍得鼻青脸肿,直接趴下了!
等到九月二十二日,太傅赵峻老爷子也驾鹤西去了,这世上还真是少了个大好人啊!
滕抚这哥们儿可真是个狠角色,盗贼头子张婴也被他盯上了。
一直磨蹭到冬天十一月十九日,终于把张婴给撂倒了,还顺带抓了一千多个小喽啰,让人拍手称快啊!
可是呢,二十日那天,就闹出了大笑话,中郎将赵序这哥们儿,因为胆子小得跟米粒似的,还爱吹牛皮,结果被拉到大街上,一刀下去,脑袋就搬家了,尸体像摆地摊一样,扔那儿让大家围观。
哎呀妈呀,这脸可真是丢大了!
再聊聊历阳那边儿的事儿吧,有个盗贼叫华孟,这家伙自称黑帝,得瑟得不得了,居然还把九江郡的太守杨岑给干掉了。
滕抚一听这事儿,立马就火了,带着兵哥哥们就杀过去了。
结果呢,华孟这家伙直接被干倒了,还顺带灭了三千八百多个盗贼小弟,抓了七百多个俘虏。
这么一来啊,东南地区可就安静多了。
滕抚这哥们儿也顺势火了一把,整顿军马,得意洋洋地班师回朝了,还被封了个左冯翊的大官儿,哎呀,这可真是风光得不得了啊!
说到永昌郡的太守刘君世这哥们儿,我就得呵呵了,不知道是不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用黄金铸了条花里胡哨的蛇,去孝敬大将军梁冀。
这事儿被益州刺史种暠知道了,直接就把刘君世给举报了,还派人骑着快马去朝廷告状。
梁冀一听这事儿,鼻子都气歪了,对种暠那可是恨得牙痒痒的。
这时候,巴郡又冒出个叫服直的家伙,领了几百号人自称天王,开始搞叛乱了。
种和巴郡太守应承联手去讨伐,结果呢,没打下来不说,还搞得官吏和百姓们伤痕累累的。
梁冀一看机会终于来了啊,直接就给种暠和应承,扣了个办事不力的帽子,把他们俩给抓到洛阳去了。
这事儿传得沸沸扬扬的,大家都说梁冀这回是下了狠心了。
可是呢,这事儿被李固这哥们儿知道了,他直接就上书给朝廷说:
“这次讨伐搞出这么大乱子,其实根本不是种暠和应承的错儿,都是那些县级官吏们,怕犯法,逼着百姓去打仗,才闹出这么大动静。
现在盗贼跟雨后春笋似的,如果像种暠和应承这样举报盗贼的人,都要受罚,那以后谁还敢举报啊?
大家都学着隐瞒真相算了!”
梁太后看了奏章后,觉得李固说得挺有道理的,就赦免了种暠和应承的罪。
不过呢,还是把他们俩的官职给撤了,算是小惩大诫吧。
那条金蛇呢,也被交到了国库司农手里,算是物归原主了。
梁冀想去借来看看,可司农杜乔就是不给面子,直接拒绝了,这可把梁冀给气坏了。
再加上梁冀的小女儿不幸离世,他请三公九卿都去吊丧,唯独杜乔不给面子不去,这下子梁冀对杜乔的恨意就更深了。
汉质帝本初元年,就是公元146年的夏天。
就在四月二十五日的那天,皇帝老子一拍大腿,下令让那些各郡、各封国,都挑几个懂经书的“明经”送去太学深造。
哎呦,这事儿可把大将军和那些文武百官给忙坏了,他们还得把自己的宝贝儿子,也送去太学念书,这可真是赶鸭子上架啊!
想象一下啊,这些公子哥们儿,在太学里待上一年,然后就得硬着头皮参加考试,成绩好的才能分配个官职,这可是真刀真枪的比拼啊,不是闹着玩的。
那些已经做官的,像千担、六百担的官吏们,还有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等四府的高官们,以及五官、左、右三署的郎们,都得按照“家法”学习,考得好还能升官发财,这诱惑,不小啊!
这事儿一传出来,太学的留学生,就越来越多了,人数直接飙升到了三万多人,比过年赶集还热闹呢!
然后啊,到了五月初六,那个乐安王刘鸿,就被改封为勃海王了。
可是啊,你别说,那年头可真是倒霉透顶,海水都倒灌了,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淹了,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哭爹喊娘都没用!
好不容易熬到了六月初三,皇帝老子大赦天下,想给大家带点好运。
可惜啊,好运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不肯出来。
那个质帝啊,年纪虽小,但聪明得跟个小狐狸似的。
有次早朝,他瞅着梁冀,就说了句:“这是跋扈将军!”
梁冀一听,心里那个气啊,简直想把质帝给拎起来揍一顿。
终于啊,到了闰六月初一,梁冀这老狐狸就动了歪心思,让质帝身边的侍从,在汤饼里下毒,给质帝吃了。
质帝一吃下去,就觉得不对劲儿,肚子疼得要命,赶紧派人去找太尉李固求救。
李固这老头子慌慌张张赶到宫里,跑到质帝床前,一脸关切地问:“咋地啦?”
质帝还能说话,就说:“我吃了汤饼,现在肚子胀得像个气球,快给我点水喝,我可能还能抢救一下。”
梁冀这时候也在旁边,阴阳怪气地说:“别喝水,怕吐了。”
话还没说完呢,质帝就已经蹬腿儿了。
李固趴在质帝身上就哭啊,边哭边骂那些御医是废物。
梁冀怕事情败露,对李固更是恨得牙痒痒。
这梁冀也真是够狠的,为了报复一句话,竟然下此毒手,真是无毒不丈夫啊!
话说啊,在确定谁是下一任皇帝之前呢,李固、司徒胡广和司空赵戒这三位老铁,给大将军梁冀发了封“紧急电报”。
大概意思就是说:
“老梁啊,你看这几年天下大乱,皇位都空缺了好几次了。
现在得赶紧找个新皇帝啊,毕竟这位置可是关乎天下的安危。
我们理解皇太后和你老梁的担忧,想找个靠谱的人,得个明君来领航。
不过这事儿,咱们得商量着来,选皇帝这种大事儿,得问问三公九卿,得听听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找个让大家都服气的皇帝。
就像书上说的,‘送天下容易,找对人难啊!’
你看那昌邑王,一上台就瞎搞,要不是霍光他们拼死拼活,汉朝早就玩完了。
所以啊,选皇帝这事儿,得慎重,不能瞎来。
那么多事情都可以放一放,唯独这事儿得火速解决,毕竟国家的兴衰就在此一举了。”
梁冀看了这信,一拍大腿,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会。
李固、胡广、赵戒还有大鸿胪杜乔,这几个哥们儿都觉得清河王刘蒜这人不错,有品有德,家世也正,应该让他当皇帝。
可是呢,那些宦官们,因为之前刘蒜没给他们面子,就对他恨得牙痒痒。
这时候,梁太后想把妹妹嫁给刘志,就把刘志叫到洛阳来相亲。
刘志刚到夏门亭,质帝就突然驾崩了。
梁冀一看,哎哟,这刘志不就是现成的皇帝人选嘛!
可是大家意见不统一,梁冀心里那个憋屈啊,却也没辙。
曹腾这些宦官听到风声,晚上就溜去找梁冀,说:
“梁将军啊,你家大势大,朋友又多,但也容易招黑。
如果让清河王当了皇帝,他那么严厉明察,你可就麻烦了。
还不如让刘志当皇帝,这样你的荣华富贵,才能稳稳当当。”
梁冀一听,心里那个乐啊,觉得这帮宦官说得太对了。
第二天,梁冀又召集大家开会。
他在会上瞪着眼睛,拍着桌子,大家都怕他,都说:
“梁将军说了算!”
就只有太尉李固和大鸿胪杜乔,这两个硬骨头还坚持原来的看法。
梁冀一听就火了,大吼一声:“散会!”
可是李固还是觉得,刘蒜是大家心目中的皇帝人选,有可能翻盘,就再次写信给梁冀洗脑。
这下子,梁冀更火了,直接找梁太后告状。
没过多久,梁太后就下令,把太尉李固给炒了鱿鱼。
然后让胡广当太尉,赵戒当司徒,跟梁冀一起管理尚书省的事务。又把袁汤提拔为司空。
最后呢,梁太后派梁冀,去接刘志进南宫。
当天,刘志就顺利登基,那时候他才十五岁,嫩得很呢!
梁太后还是继续垂帘听政,这事儿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选皇帝啊,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你看这剧情反转的,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啊!
秋季,七月乙卯初二那天,质帝被“安葬”在了静陵。
哎,这事儿说起来,一代帝王这么小,就“入土为安”了。
然后呀,大将军手底下有个叫朱穆的小伙儿,他给梁冀上书说:
“大将军啊,明年就是丁亥年了,您知道这意味着啥吗?
刑罚和恩德,都聚集在北方的乾位,这可是个大好机会啊!
《易经》上都说了,龙战于野,阳之道将要大获全胜,阴之道可就惨了。
所以啊,我建议您,对朝廷得忠心耿耿,别搞那些私心杂念。
咱们得赶紧招揽人才啊,把那些奸佞小人踢出去。
给皇帝找师傅这事儿,可得睁大眼睛好好挑,得找那些小心谨慎、忠诚老实、又懂礼义的人。
您跟着师傅一起进宫,一起辅佐皇帝学习,就像古时候的圣贤一样。
这样一来,您就像背靠南山,稳坐平原一样,安全得很,谁能动摇您的地位呢?
还有啊,议郎和大夫这些职位,本来应该给那些精通儒术、德行好的人,可现在这些位置上的人,嘿嘿,很多都是水货啊。
九卿里也有些不称职的,大将军您得多长个心眼儿,好好考察考察。”
他还推荐了种暠、栾巴等人,可惜梁冀这耳朵就像塞了驴毛,啥都没听进去,没用他们。
这朱穆啊,是朱晖的孙子,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人。
转眼,就到了九月戊戌,桓帝刘志这家伙还挺孝顺的,他追尊他祖父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祖母赵氏为孝穆后,还给他们建了祭庙和陵园,名字都挺高大上的,清庙和乐成陵。
他父亲蠡吾侯刘翼,也被追尊为孝崇皇,祭庙叫烈庙,陵园叫博陵。
这些地方都设置了令、丞来管理,还派了司徒,拿着皇帝发的“红头文件”和玺印绶带过去,用牛羊猪各一头的太牢之礼来祭祀,这场面可是够隆重的。
冬天一晃就到了,十月甲行十二日那天,桓帝又尊他母亲为博园贵人,真是个孝顺儿子。
说到滕抚这个人啊,他性格就像块硬骨头,就是不肯结交权贵,所以那些宦官们啊,都特别恨他。
本来评定讨伐盗贼的功劳时,他应该封侯的,可是太尉胡广听了权贵的枕边风,就弹劾了滕抚,结果滕抚被罢免了。
最后呢,滕抚就在家里一命呜呼了,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啊。
这滕抚啊,就是个硬骨头,可惜就是不懂得圆滑处世,最后还是吃了大亏。
汉桓帝建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47年,咱们来唠唠这一年都有啥乐子。
春天,正月初一那天,哎哟喂,居然出现了日食,这可是个大稀奇啊!
到了初八,皇帝大佬心情一好,就大赦天下,这可真是让老百姓们乐开了花,好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
等到三月里,谯县那边就传出了,龙出现的八卦,这事儿啊,你说玄不玄乎!难道龙也想出来凑凑热闹?
一转眼夏天到了,四月十一日,京都洛阳就地震了,震得大家小心脏扑通扑通的。
这还没完呢,皇帝还封了阜陵王刘代的哥哥,勃遒亭侯刘便,为阜陵王,刘便估计嘴巴都笑歪了。
六月,太尉胡广被老板炒了鱿鱼,光禄勋杜乔就顺势升了太尉。
自从李固被废后,朝廷和民间都是一片哀嚎,大臣们吓得腿都软了。
可这杜乔啊,就是个硬骨头,一脸正气,就是不肯屈服。
所以啊,大家都觉得他是个靠谱的人。
秋天一来,七月里,勃海孝王刘鸿就两腿一蹬,去了西天,也没留个儿子。
这梁太后就慷慨地把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封为勃海王,让他去继承刘鸿的香火,刘悝估计也得乐开了花。
桓帝还下诏,说因为拥立皇帝有功,给梁冀加了一万三千户的食邑,还封了他的弟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他儿子梁胤为襄邑侯。
胡广、赵戒、袁汤也都封了侯,就连那中常侍刘广等人,也都跟着沾光,封了列侯!
可这杜乔啊,就是看不惯这种事儿,上书进谏说:
“自古以来,圣明的君王都是任用贤能,赏罚分明。
那些亡国的君王,难道他们朝廷里,就没有忠臣和制度吗?
问题在于,有贤能却不用,有制度却不执行。
听到忠言不信,听到谗言又不明察。
陛下您从诸侯王登上皇位,大家都归心于您,您应该先礼敬忠贞贤能的人啊,可您却先封了自己身边的人。
这梁家和那些宦官们,一个个都无功受禄,得了官印和封土,这太过分了!
该赏的不赏,会让好人失望;该罚的不罚,会让坏人更嚣张。
这样下去,别说是政事混乱了,恐怕连国家都要亡了!”
可这奏章呈上去后,桓帝却像耳旁风一样,左耳进右耳出。
八月十八日,桓帝还册封了梁太后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这梁家可真是风头无两啊。
梁冀想大办婚礼,可杜乔就是按照旧典章来,硬是反对,这可真是给梁冀泼了一盆冷水。
梁冀还想让杜乔推荐个人当尚书,可杜乔因为这人曾经贪污过,就是不肯答应,这事儿过后啊,梁冀就恨杜乔恨得牙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