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293章 李固的死是汉衰的标志

  九月二十一日,洛阳又地震了,这次啊,杜乔因为天降灾异被免了官,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到了冬天十月,司徒赵戒成了太尉,司空袁汤成了司徒,而那个被免职的太尉胡广,又回来当司空了!

  就像一出大戏,看得人眼花缭乱!

  话说那宦官唐衡、左一道这俩哥们儿,哎呦,可真会找事儿啊!

  跑去找桓帝嚼舌根子,挑拨离间说:

  “陛下啊,您当初刚即位的时候,那杜乔和李固这俩人,可是给您添了不少堵啊。

  他们觉得您不配当皇帝,说您侍奉不了汉朝的宗庙祭祀。”

  这话一出口,桓帝心里那个窝火啊,对杜乔和李固这俩人自然就怨恨上了。

  等到十一月份,清河那儿有个叫刘文的哥们儿,他和南郡的一个叫刘鲔的妖贼搭上了线,开始胡说八道,什么“清河王刘蒜才是真命天子,该他当皇帝”之类的。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刘文他们急了,把清河国的相谢给劫持了,跟他说:

  “你得帮我们立刘蒜当皇帝,到时候三公的位置就是你的了。”

  可这相谢啊,也不是吃素的,把他们骂了个狗血淋头。

  结果呢,刘文一怒之下,咔嚓一下就把他给刺死了。

  这事儿闹大了,朝廷直接出手把刘文和刘鲔都抓了,最后都给咔嚓了。

  那刘蒜也因为这事儿被贬为了尉氏侯,给发配到桂阳去了,最后他想不开,自个儿把自个儿给结果了。

  这时候,那梁冀就跳出来了,诬陷李固和杜乔跟刘文、刘鲔他们是一伙儿的,想把他们都抓起来治罪。

  可梁太后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她知道杜乔是个忠臣,所以就没答应。

  梁冀一看这情况,就先把李固给抓起来了。

  李固有个门生叫王调,是渤海人,他一听这事儿就急了,带着刑具就跑到朝廷去告状,说李固是冤枉的。

  还有河内人赵承,他们一大帮人,也都跑到宫门口去喊冤。

  最后梁太后发了话,让把李固给放了。

  李固一出狱,洛阳城里的人都高兴地喊万岁。

  梁冀一听这事儿就慌了,他怕李固的名声太大,将来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又找茬儿说李固跟刘文、刘鲔他们勾结。

  大将军长史吴祐觉得李固是冤枉的,就跟梁冀争辩。

  可梁冀哪儿听得进去啊,他大怒之下根本不听。

  当时马融正好在场,吴祐就质问他说:

  “李固的罪都是你编出来的,将来李固要是被杀了,你怎么有脸去见人啊!”

  梁冀一听就火了,甩手走人。

  最后,李固还是在牢里给折磨死了。

  李固死前还不忘吐槽,给胡广、赵戒写了封信说:

  “我受国家这么大恩,本来应该尽心尽力,辅佐皇室,让汉朝再现文帝、宣帝时的盛世。

  可现在梁家这么胡闹,你们也跟着附和,把好事儿都变成坏事儿了。

  汉朝的衰落,就是从你们这儿开始的!

  你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干正事儿,眼看着国家要完蛋也不管!

  你们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我反正是要死了,但我死得其所!你们好好想想吧!”

  胡广、赵戒看了信之后,也挺惭愧的,但也就只能是,长叹流泪而已。

  后来,梁冀又去威胁杜乔说:

  “你赶紧自杀吧,这样你家人还能留个全尸。”

  可杜乔就是不肯屈服,硬气得很。

  第二天,梁冀派人去杜乔家探听情况,发现没动静,就报告给梁太后,结果杜乔也给抓起来了。

  最后杜乔也在牢里给折磨死了,唉,真是可怜啊!

  梁冀这老小子,可真是个狠角色啊,把李固和杜乔给做掉之后,还把他们的尸体,往洛阳城北的十字路口一摆,这不就是在挑衅嘛!

  他还放话了:“谁敢来哭丧,我就让谁好看。”

  这话一撂下,大家都吓得跟个鹌鹑似的。

  可别说,这世界上,还真有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爷们儿。

  李固有个学生叫郭亮,汝南的小伙子,还不到二十岁呢,嫩得很。

  这小伙子左手拿着奏章和斧子,右手还抱着个大铁块子,就这么,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到皇宫门口去上书,想给李固收个尸。

  可惜啊,皇帝小儿没搭理他。

  这郭亮也是头铁,还不死心呢,又拉了个叫董班的南阳哥们儿,俩人一起去哭丧,就守在尸体旁边不走了。

  夏门亭长看了都无语,就呵斥他们:

  “你俩这书呆子,公然跟皇帝对着干,想尝尝大牢的饭菜是吧?”

  郭亮这小子也是硬气,直接怼回去:

  “咱们是被他们的大义感动得不要不要的,连命都不要了,你还拿死来吓唬咱们?”

  这事儿后来传到梁太后那儿,老太太觉得这俩孩子也挺不容易的,就大手一挥,赦免了他们。

  别忘了,还有杜乔以前的一个小跟班儿,叫杨匡的那哥们儿。

  听到这事儿后,一路嚎啕大哭赶到洛阳,还特意翻出旧官服穿上,头上戴个红头巾,假装是夏门亭的官吏,就守在杜乔的尸体旁边,整整守了十二天。

  后来官府把他给抓了,但梁太后心眼儿好,又把他给放了。

  这杨匡也是个死心眼的,一放出来,就跑到皇宫门口上书,求皇帝老儿,让李固和杜乔的尸体,能回家乡安葬。

  梁太后最后也答应了。

  于是呢,杨匡就把杜乔的棺材送回家乡,埋好之后还给他守丧。

  然后他也跟郭亮、董班一样,找个地方躲起来,再也不出来当官了。

  说到梁冀这老狐狸啊,他可真不是个善茬儿。

  他让吴祐去当河间国相,结果吴祐直接撂挑子回家,最后在家里蹬腿儿了。

  梁冀也因为刘鲔造反的事儿,想起了朱穆以前的忠告,于是就开始重用种辑和栾巴这俩人。

  他还因为朱穆考核成绩优秀。让他当了侍御史。

  哎哟妈呀,同一年还有件事儿得说说啊。

  南匈奴的那个单于兜楼储去世了,车儿接了他的位子,号称伊陵尸逐就单于。

  这一年可真是闹心啊!

  汉桓帝建和二年。

  春天,正月初一,桓帝这小伙子终于摆脱了“小鲜肉”的身份,举行了成年加冠礼,一脚踏入了“老腊肉”的行列,哈哈!没过几天,皇帝又开心地大赦天下,这喜庆劲儿,简直像是家里添了个大胖小子似的。

  三月里,桓帝还跟着梁太后,去了大将军梁冀家串门儿,这面子可给得足足的,比请了个大明星来家里还炫耀呢!

  说起那白马种羌人啊,真是一群能闹腾的主儿,攻打广汉属国,还顺便把地方官给咔嚓了。

  好在益州刺史,领着板蛮人,给他们来了个迎头痛击,真是解气啊!

  一转眼,夏天到了,梁太后下诏,给桓帝的弟弟刘顾,封了个平原王,让他去侍奉孝崇皇的祭祀。

  这刘顾啊,估计心里乐开了花,还把孝崇皇夫人尊称为孝崇园贵人,这荣耀劲儿,比中了五百万还开心呢!

  五月里,北宫掖庭的德阳殿和左掖门居然失火了,桓帝只好搬家到南宫去住,这火势啊,估计连消防队都得甘拜下风。

  六月里,清河国摇身一变,改名儿叫甘陵国了,还封了安平孝王刘得的儿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让他去负责孝德皇的祭祀!

  秋天七月,京都洛阳居然闹起了水灾,老百姓可遭了殃,这水啊,简直比依萍去找她爸要钱的那天晚上的雨还大。

  建和三年,夏天四月底,出现了日食,老百姓都慌了神,以为是天狗食日呢!

  秋天八月,天市星旁出现了异星,大家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跟电影里的灾难前兆似的。

  洛阳又闹起了水灾,真是多灾多难啊,这地方,比水城威尼斯水还多!

  九月里,地震两次,五个郡和封国还出现了山崩,真是天灾连连,这地壳运动很活跃呢!

  冬天十月,太尉赵戒被免了职,司徒袁汤接任了太尉,大司农张歆则升为司徒,真是瞬息万变。

  这一年,朗陵侯国相荀淑去世,他可是个大学问家,德行也高尚,这人物啊,比孔子还孔子呢!

  当时的贤人李固、李膺,都把他当老师一样尊敬。

  荀淑在朗陵侯国当官时,政事处理得明快果断,老百姓都把他当神一样供奉,这威望啊,如同泰山一样高呢!

  他有八个儿子,个个都有名望,人称“八龙”,这家族啊,真是人才济济。

  他住的那个地方原来叫西豪里,但颍阴县令苑康觉得,高阳氏有八个多才的儿子,就把那儿改名叫高阳里了,这名字改得,真是既有文化又有内涵!

  李膺这人性情正直,不轻易交朋友,就只把荀淑当老师,跟同郡的陈寔交往,这人缘儿啊,虽然不广但也挺精。

  荀爽有次去见李膺,还给他驾了回车,回来后高兴地说:

  “今天我给李君驾车了!”

  可见李膺是多么受人敬仰啊,这粉丝效应,比现在的小鲜肉还要强大呢!

  说,陈寔这哥们儿,出身也不咋地,家里条件嘛,一般般啦。

  可你别说,这货还真有两把刷子,所以在颍川郡混了个西门亭长的差事。

  说到他的朋友钟皓,啧啧啧,那可真是个实诚人儿,走路都带风的那种。

  钟皓虽然年纪一大把,辈分也挺高,还被三公府挖了九次墙角,但他跟陈寔的关系,铁得跟哥俩儿似的。

  有那么一回,钟皓在郡里干功曹的活儿,后来呢,被调到司徒府去了。

  临走时,太守就问他了:“你走了,你这摊子谁接手合适啊?”

  钟皓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说:“你们要是想找个靠谱的人,那西门亭长陈寔,这货绝对靠谱。”

  陈寔听到这话,心里还琢磨呢:“钟皓这老铁平时不咋推荐人,今儿个咋就推荐我了呢?”

  就这样,太守听了钟皓的话,让陈寔接了功曹的班儿。

  那时候,有个叫侯览的中常侍,想让太守高伦,安排他的一个小弟当官。

  高伦大笔一挥,就把那小弟塞到文学掾的位置上了。

  可陈寔知道啊,那小弟压根儿就不是那块料。

  于是,他拿着高伦的命令就去找他了,说:

  “这货不行啊,但侯常侍的意思,咱也不能不给面子。要不这样吧,我来签这个字,这样就不会砸您的招牌了。”

  高伦一听,哎呦,不错哦,就答应了。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觉得奇怪啊,陈寔咋会推荐这么个人呢?

  但陈寔就是闭嘴不谈,任由大家议论纷纷。

  后来呢,高伦被调到朝廷当尚书去了,大家都来送他,一直送到纶氏县。

  高伦就跟大家掏心窝子了:

  “其实那小弟是侯览推荐的,但陈寔为了给我擦屁股,自己把任命书给签了。

  我听说很多人因此看不起陈寔,但这事儿真不能怪他啊,是我怕侯览的权势才这么干的。

  陈寔这货啊,真的是把好处都给别人了,把黑锅都自己背了。”

  可陈寔还是说啊,这都是他的错儿,听到这话的人啊,都忍不住叹气啊,觉得陈寔这货啊,真的是太厚道了。

  从那以后啊,大家都对陈寔的品德,竖大拇指。

  他后来还当了太丘县的县长啊,把县里治理得有条不紊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了。

  邻县的人听说了啊,都想来蹭个热闹、搬过来住啊,但陈寔总是好言相劝,让他们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有一次啊,上面来人视察了,县里的官员都怕老百姓告状,想让陈寔封住他们的嘴。

  可陈寔说啊:“告状就是为了出口气、求个公道啊,咱怎么能不让人家说话呢?”

  视察的官员听到这话啊,都说:“陈寔这么说啊,那他肯定不会瞎搞。”

  结果呢,真的没人来越级告状了。

  再后来呢,陈寔又升官了,当了沛国的相啊,但被人指控多收了税啊,他二话不说,把印信一交,就走了。

  可他走后啊,官吏和老百姓都特别想他啊。

  说到钟皓这老铁啊,他和荀淑可是齐名的大善人啊。

  李膺就经常说啊:“荀淑那人儿啊,清高得跟啥似的,又有见识啊,咱学不来;但钟皓的高尚品德啊,咱真的可以学学。”

  钟皓的侄儿钟瑾啊,跟李膺同岁啊,两人都挺有名的。

  钟瑾爱读书,有古人的范儿,还懂得退让。

  李膺的祖父,太尉李脩就经常夸他:“钟瑾这孩子啊,性格像我们李家人啊,国家太平的时候啊,他肯定不会比别人差;国家乱的时候啊,他也能保全自己。”

  后来呢,李家还把李膺的妹妹嫁给了钟瑾啊。

  李膺有次跟钟瑾说啊:

  “孟子都说了啊,‘人没有是非之心啊,那就不算人了’,你怎么对好坏这么不分明呢?”

  钟瑾就把这话告诉了他叔叔钟皓啊,钟皓就安慰他:

  “李膺他们家都是大官,家族又兴旺,所以他才能那么说。

  但现在这个时代啊,哪儿有那么分明的好坏呢?

  要想保全自己啊,还是你的做法比较高明。”

  哎呀呀,这就是钟瑾的故事,性格鲜明,曲折有趣!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