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301章 皇甫规

  桓帝一听这事儿,那叫一个气啊,跟吃了炸药似的,立马把李肃召回洛阳,直接在街市上给咔嚓了,示众啊!

  刘度、马睦这俩哥们儿也倒霉,被判了个仅次于死刑的刑罚。

  不过呢,桓帝还算干了件人事儿,免了胡爽全家的赋税徭役,还给他家一人,安排了个公务员当当,算是补偿吧。

  虽然疼,但心里好歹舒坦了点儿。

  接着呢,尚书朱穆给朝廷推荐了个牛人,叫度尚,右校令、山阳人的身份那是杠杠的。

  辛丑那天,朝廷就让太常冯绲,当上了车骑将军,带着十几万大军,去讨伐武陵郡的蛮人。

  之前啊,派去的将领,都被宦官以损耗军用物资为由,给诬陷了,一个个都挨罚。

  所以冯绲就聪明了,请求桓帝派个中常侍,去监督军用财物的开支。

  结果呢,尚书朱穆却上书弹劾冯绲,说他躲避财物方面的嫌疑,有失大臣的节操。

  桓帝一看这弹劾书,就下诏说别弹劾了,这事儿就算了。

  这就像你本来想做好事,结果被人误会了,赶紧解释一番,最后终于洗清了冤屈。

  冯绲呢,又向朝廷请求,让前任武陵郡太守应奉,和自己一起去,任命他为从事中郎。

  十一月的时候,冯绲的大军就到了长沙。

  那些盗贼一听这消息,吓得魂儿都没了,赶紧跑到军营去投降。

  冯绲呢,就带着军队一顿猛攻,武陵郡的蛮夷,被杀得片甲不留,四千多人没了,十多万人都投降了,荆州这下可算平定了。

  桓帝一听这消息,高兴得跟中了彩票似的,赶紧下诏赏给冯绲一亿钱。

  结果呢,冯绲却跟钱有仇似的,死活不肯接受这赏钱。

  他带着军队凯旋而归,回到洛阳,把功劳都给了应奉,还推荐他当司隶校尉,自己呢,却上书请求退休。

  朝廷也没批准他的请求。

  这事儿还没完呢,滇那羌又跑出来搞事情了,攻打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这天下,真是乱得跟一锅粥似的。

  太尉刘矩也被免官了,太常杨秉被提拔为太尉。

  皇甫规呢,持节担任大军统帅,回到故乡督率军政,他这人啊真是刚正不阿,既不树立个人的私恩,又不断举奏弹劾贪官污官,而且对宦官深恶痛绝,不跟他们结交往来。

  结果呢,朝廷和地方的人,都对他有怨言,就一块儿诬陷他,用货财贿赂诸种叛羌,让他们在表面上假装投降。

  桓帝一听这诬陷啊,那谴责他的诏书,就跟下雨似的来了。

  明明是个好人,却被人诬陷成了坏蛋,那叫一个冤枉啊!

  皇甫规这哥们儿,可真是个活宝啊!他说啊:

  “去年秋天,那西羌的贼寇们又开始闹腾了,背叛朝廷,把旧都长安吓得跟见了鬼似的,朝廷也是头疼得跟要炸了似的。

  我呢,就挺身而出,跟个超级英雄一样,重振国家声威,让那些叛羌的家伙们都磕头求饶,还省了一亿多的钱呢!

  我心想,这可是忠臣该干的事儿,没敢跟朝廷炫耀,觉得提自己的功劳都不好意思,毕竟咱是低调的人。

  可你看看那些打败仗的将军们,一个个都跟没事儿人一样,逍遥自在。

  我一进凉州,就先给孙隽、李翕、张禀这几个家伙来了个下马威,弹劾得他们,跟霜打的茄子似的。

  然后往南一走,又碰上了郭闳、赵熹,这俩也不是啥好鸟儿,我数落他们的罪行,按说都该判死刑。

  这五个人啊,党羽遍布半个中国,牵连的人多了去了,简直就是个小联合国啊!

  结果呢,他们的手下、儿子都跳出来,带着礼物,四处奔走,找有权势的人帮忙,散布谣言,说我私下给叛羌的送钱。

  你说这冤枉不冤枉?

  我家穷得跟乞丐似的,哪有钱送?

  就算有,那也是官府的账上明摆着,一查就知道,我比窦娥还冤啊!

  我就纳闷了,就算他们说的是真的,那我花的钱,也是为了安抚叛羌,这是良臣的才干,军事家的谋略,咋就成了罪过了呢?

  再说,从安帝那时候起,派出去的将帅多了去了,全军覆灭的都有五个,花的钱更是,多得能撑死一头大象。

  有的人回来,连军费都没动,直接送权贵家里去了,他们还都加官晋爵的,活得跟神仙似的。

  我呢,就纠察纠察官吏,断绝断绝亲友关系,杀几个老朋友,就招来这么多诽谤和暗害,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啊!

  毕竟咱是正直的人,容易得罪人啊!”

  结果呢,桓帝就把皇甫规,召回洛阳,想给他议郎的官儿,按他的功勋,本该封侯的。

  可那中常侍徐璜、左悺这俩家伙,想趁机捞一笔,就派人去问皇甫规立功的事儿,想让他出点钱。

  皇甫规呢,死活不肯,跟个铁公鸡似的。

  这俩人就恼了,又翻出旧账来诬陷他,把他关起来审问。

  皇甫规的部属,想凑钱给这俩人道歉,皇甫规死活不听,跟个硬汉似的。

  最后呢,就以没肃清叛羌的罪名,把他关到廷尉狱去了,还判他到左校服苦役。

  三公和那些太学生张凤他们,三百多人,都跑到宫门口,给皇甫规诉冤。

  幸好朝廷颁了个赦令,皇甫规这才算回了家。

  咱们得说,这世道,真是啥鸟儿都有啊!

  汉桓帝延熹六年。

  春季二月十一,司徒种老爷子走了,这事儿得记着,毕竟是个大官儿,走了也得轰动一时。

  到了三月二十二,皇帝发话了,大赦天下,囚犯们可乐了,一个个跟捡了金元宝似的!

  接着呢,卫尉许栩,颍川人氏,被提拔成了司徒!

  夏季四月初五,康陵东署那儿走水了,火势汹汹的,烧得跟过年似的。

  我想啊,那火苗子肯定也是想凑热闹,结果把自个儿给烧进去了。

  五月里,鲜卑人不老实,攻打辽东属国,边疆上又不太平了。

  这帮家伙,真是比蚊子还烦人,一到夏天就出来叮咬人。

  到了秋季七月初十,昭帝陵园平陵墓园寝殿也遭了火灾,这事儿可大了,皇家颜面都有点儿挂不住。

  那火苗子肯定是想找找皇家的麻烦,结果把自个儿给烧得灰头土脸的。

  桂阳郡的贼人李研他们也不安分,攻打郡界,武陵郡的蛮族也跟着起哄,反叛了。

  不过呢,太守陈举是个能人,把他们给讨平了。

  陈举就像咱们平时打游戏一样,一关一关地过,最后终于把大BOSS给干掉了!

  可宦官们一向跟冯绲不对付,八月里,冯绲因为班师后,盗贼又反了,被问罪免官了。

  这事儿啊,真是冤枉,就像你明明没偷吃零食,却被妈妈误以为是你干的一样。

  冬季十月十三,桓帝去广成苑打猎了,还顺道去了函谷关和上林苑玩儿。

  光禄勋陈番是个直性子,上书进谏说:

  “天下太平的时候,游猎还得有节制呢,何况现在有三空的大灾难!

  农田空,朝廷空,仓库也空。

  战事还没停,四方人民都逃亡了,陛下您得忧心如焚,坐等天明啊,怎么能扬旗耀武,去观光游玩呢!

  而且啊,先前秋季多雨,农民刚开始种麦,现在却让他们去驱赶禽兽、修筑道路,这不是圣贤体恤人民的本意啊。”

  可桓帝呢,跟没事儿人一样,不采纳。

  我想啊,这桓帝肯定是玩心太重了,连陈番的忠言都听不进去。

  十一月里,司空刘宠也被免官了。

  十二月呢,卫尉周景被提拔成了司空,这周景啊,是周荣的孙子,也是个能人。

  这时候啊,宦官的势力跟烈火似的,旺得很。

  周景和太尉杨秉上书说:

  “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官吏啊,有很多都不是合适的人选。

  按照过去的规矩,宦官子弟不准许担任官职,掌握权力。

  可是现在呢,宦官的亲戚和宾客,遍布各级官府;有些年纪轻轻、才能平庸的人,也都当上了郡太守或县令、长等地方要职。

  上下怨愤啊,四方都愁惨了。

  得遵守传统的法令规章,斥退贪婪和凶残之人,以堵塞天象变异和人民的非议。

  请求陛下,命令司隶校尉、中二千担官员、城门和五营校尉、北军中候等官员,各自清查自己的部属啊,该斥退和罢黜的,就得报给太尉、司徒、司空等三府。”

  桓帝这次倒是听了。

  这桓帝玩累了,终于想起,要管管手下这帮人了。

  于是呢,杨秉上书,逐条弹劾青州刺史羊亮等州牧和郡太守五十余人啊,他们有的被诛杀了,有的被免官了。

  这事儿啊,让天下人都肃然起敬啊,终于把那些坏蛋都给干掉了!

  您知道吗,桓帝那时候,就像是个大家长,当年发了个“家族招募令”,要找个能人,结果就看上了皇甫规,还给他封了个“度辽大将军”的响当当的称号。

  这事儿啊,得从张奂说起,他因为被误认为是梁冀的小跟班,被一脚踢出了官场,还被贴上了,永不录用的标签。

  那时候啊,他的那些所谓的老朋友们,一个个都跟缩头乌龟似的,不敢为他说话。

  就只有皇甫规,这个铁哥们儿,一连七次上书给朝廷,就像是个推销员一样,强烈推荐张奂。

  朝廷呢,也被皇甫规的诚意打动了,就让张奂去武威郡,做了个太守,也算是东山再起了。

  皇甫规成了度辽将军后,也没闲着,到军营里溜达了几个月,又上书给朝廷,说张奂是个全能型人才,谋略出众,应该担大任,做个大军统帅,大家都盼着呢。

  他还说,如果朝廷还觉得他能担点军职,那就让他做个闲云野鹤的散官,给张奂打个副手。

  朝廷一听,觉得挺有道理的,就让张奂接了皇甫规的班,做了度辽将军,皇甫规呢,就做了使匈奴中郎将,也算是升职加薪了。

  再说说西边那些州郡,官吏百姓都守在宫门口,为前任护羌校尉段颎诉冤。

  那时候,滇那等羌人部落势力越来越大,凉州都快成他们的后花园了。

  朝廷一看,这不行啊,得赶紧找个能人平定羌人。于是,就重新任命段颎为护羌校尉,让他去收拾那些羌人。

  还有个尚书叫朱穆的,他啊,特别痛恨那些宦官,觉得他们太嚣张了。

  他就上书给桓帝,说按照汉朝的老规矩,中常侍这职位不是全让宦官干的,也得选些士人来干。

  可是从光武帝那时候开始,就全用宦官了。

  自从殇帝延平年间以来,宦官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势也越来越大,连朝政都得经过他们的手。

  朱穆说,这样不行啊,得把他们全炒鱿鱼了,恢复老规矩,重新选些高洁淳朴,又懂国家制度的人,来补缺。

  这样,老百姓就能受到圣明的教化了。

  可是桓帝呢,不听他的。

  后来朱穆有机会见桓帝,又亲口跟他说了一遍。

  他说,汉朝的老规矩是设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负责看尚书呈给皇帝的奏章;再设个黄门侍郎,传达皇帝的命令,收受臣下的奏章。

  这些职位,都得选有声望的人来干。

  可是自从和熹太后,主持朝政开始,就用宦官来干这些活了。

  从此以后,宦官的权力就越来越大,把皇帝都给比下去了。

  朱穆说,得把这些掌权的宦官,全踢出局,选些年老博学又有德望的儒者,来参与政事。

  可是桓帝一听就火了,不肯答应。

  朱穆呢,就趴在地上不起来。

  桓帝身边的人传命让他出去,过了好久他才快步离去。

  从此以后啊,那些宦官就多次借皇帝的名义来诋毁朱穆。

  朱穆呢,一向性格刚直,很不如意,没过多久就因为愤恨和郁闷生了毒疮,去世了。

  哎,真是可惜啊!这世道,真是好人难做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