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司马炎重孝道
世祖武皇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
春季三月,吴国那小皇帝,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错了药,派了几个大臣,包括那啥光禄大夫纪陟啊、五官中郎将洪璆啊,还有徐绍、孙彧这一堆人,跑去魏国回访。
结果呢,那徐绍走到半道上,就因为夸了中原几句好话,被吴主给追回来咔嚓了!
哎呀,这徐绍啊,真是嘴贱惹祸端,一言不慎命归天!
转眼到了四月,吴国又换了个年号,叫啥甘露。
这些皇帝们总喜欢看个天象,换个年号,可能是觉得换个名字,就能换个运气吧!
五月里,那魏元帝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晋文王给灌了迷魂汤,对他特别客气,还把他老婆儿子都提拔了一下。
癸未那天,皇帝大赦天下,这可是个大喜事儿啊!
然后啊,到了秋季七月,那吴主也不知道是不是更年期到了,硬是逼死了自己的皇后,还把景帝的四个儿子给赶到了吴地去。
更过分的是,他没多久,又把其中两个年纪大点的孩子,给杀了!
哎呀,这吴主啊,真是心狠手辣,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放过!
八月的时候,那晋文王司马昭,突然就挂了!
他的太子司马炎,就捡了个大便宜,接了班成了新的相国和晋王。
接下来的几个月啊,朝廷里就像菜市场一样热闹,各种人事变动啊,都是新皇登基后常见的事儿。
到了冬季呢,吴国那边儿有个叫步阐的家伙,给吴主出了个馊主意说:
“咱们把都城迁到武昌去吧!”
吴主一听就乐了:“嘿!这主意不错啊!”
于是就照办了。
结果呢?
大家猜猜看!
哎呀妈呀!那步阐原来是步骘的儿子啊,也是有些来头的。
再说回魏国这边儿啊!
十二月的时候,那魏元帝脑袋被门夹了一下子,是真的夹了一下子,只好把皇位禅让给了晋王!
然后自己搬到金墉城去住了!
太傅司马孚去跟他告别,拉着他的手,哭得稀里哗啦的,说自己到死都是大魏的忠臣!
哎呀,这忠诚度可真是让人感动啊!
可是呢,没几天那晋王司马炎就称帝了,大赦天下,还改了年号,叫泰始!
新皇帝一上台,就开始封赏功臣和亲戚,连他叔叔堂叔侄儿们,都封了王!
这家族企业,可真是做得风生水起啊!
朝廷里的文武百官,也都升了官儿,大家都挺高兴的!
最后呢,那晋武帝还借鉴了魏国的教训,大封宗室,并赋予他们实权,这些王爷们还可以自己选官儿呢!
只有那卫将军齐王司马攸,不敢自选,全都请晋武帝来定夺!
哎呀,这胆儿可真是小啊!
再说晋武帝。
一纸诏书,就把之前约束魏宗室的禁令同,给废了,部曲将领、州郡长吏也不用再送人质,到京师当人质了。
晋武帝,可是在魏朝那种苛政猛于虎的环境下,熬出头的,一看魏朝那浮夸的政治风气,简直没眼看啊!
于是呢,他决定来个宽仁节俭,给这弊病来个大扫除。
那时候啊,有个叫许奇的哥们儿,是许允的儿子,也算是个名门之后了。
有一次,晋武帝想在太庙搞点事情,就召集大臣们来商议。
这些大臣们呢,就拿许奇的老爸,曾经因为犯事儿被杀来说事儿,觉得许奇这人不靠谱,应该把他打发到外地去。
可晋武帝呢,念着许允过去的声望,又看上许奇的才华,直接把他提拔成祠部郎,这可真是打了群卧的脸啊!
还有一次啊,宫里传来消息说,那青丝牵牛绳断了。
晋武帝一听,直接下令,用青麻绳替代了青丝绳,这不,既解决问题,又体现了节俭,真是两全其美啊!
咱们再聊聊那时候的谏官吧。
一开始啊,这谏官是由散骑常侍傅玄和皇甫陶担任的。
傅玄啊,是傅幹的儿子,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他看到魏朝末年士风凋敝,那叫一个心急如焚啊!
于是呢,他就给晋武帝上书说:
“我听说先王治天下的时候,那是教化昌盛,公正的议论也是畅行无阻。
可是现在呢,魏武帝喜欢法术,大家都跟着重视刑名;魏文帝仰慕通达,导致天下人都轻视操守名分。
这么搞下去,朝纲就乱了,朝廷里充满了放纵虚无的风气,公正的评论也没了。
现在陛下您接受禅让,得弘扬尧、舜的教化,选些遵守礼法的大臣,来促进风化与操守啊!
同时呢,也得把那些虚浮鄙陋的人给踢了,惩罚那些不恭敬不谨慎的人。
所以我才敢跟您说这番话。”
晋武帝一听啊,觉得这傅玄说得挺有道理的,就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惜啊,这也没能完全扭转当时的风气。
晋武帝的老祖宗啊,是汉征西将军司马钧,这一家子可真是出了不少大官啊!一路传承下来,到了晋武帝这儿,更是不得了。
哎呀,一转眼就到了世祖武皇帝泰始二年。
丙戌,公元266年的春天。
正月初一丁亥日啊,晋武帝顺便用了魏庙,来祭祀征西府君司马钧以下,到景帝司马师,这几位先祖呢,一共设了七个庙堂,真是光宗耀祖啊!
到了辛丑日啊,晋武帝还尊奉景帝夫人羊氏,为景皇后,让她住进了弘训宫,享受荣华富贵呢。
接着啊,在丙午日那天,他又立了弘农的杨氏为皇后,这杨皇后可是魏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哦,出身名门望族呢!
这时候啊,群臣们纷纷上书说:
“五帝其实就是天帝啦,王气时有变异嘛,所以名号才有五个。
从今往后啊,明堂、南郊这些地方,都别再放五帝的位置啦!”
晋武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啊,从谏如流,就采纳了这个建议!
因为晋武帝是王肃的外孙嘛,所以祭天地的礼仪啊,大多都是按照王肃的意见来办的,这也算是家族传统吧。
二月里啊,晋武帝还解除了魏朝对汉宗室的禁锢呢!
三月戊戌日那天啊,吴国派遣了大鸿胪张俨,和五官中郎将丁忠,来到晋朝吊祭,这可是两国交往的大事儿!
咱们再说说吴国那边儿的事儿吧。
吴国有个散骑常侍叫王蕃的,这哥们儿气质风度高雅得很啊,可就是不太会察言观色,顺从其意行事;结果呢,吴主就不太高兴了。
人心险恶啊!
这时候,散骑常侍万彧和中书丞陈声,就趁机陷害他呗,后来丁忠出使回来之后啊,吴主就大宴群臣庆祝一下;可这王蕃啊喝多了,直接趴那儿起不来了!
吴主一看这情况,就怀疑他是装的呢,于是就用车子把他给送出去了。
可过了一会儿呢,又把他召回来;这王蕃回来之后,还是仪容庄严,举止自如的。
这下子吴主可大怒了!
话说那吴主,脾气大得跟个火药桶似的,一言不合就点火,这不,一怒之下,直接下令:
来人啊,把那不听话的家伙给我拖出去砍了!
啧啧,这场面,比电视剧里还刺激。
然后呢,吴主这哥们儿,还嫌不够热闹,登上了来山,这山头儿,可不简单,风景这边独好,可他不是来赏景的。
他命令身边的亲信,把那倒霉蛋王蕃的脑袋给扔下去,这不是一般的扔,是要扔给山下的虎狼们,让他们争个你死我活,啃得不亦乐乎。
您瞧,这脑袋一落地,那些虎狼们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冲上去就是一顿狂啃,啃得那叫一个碎啊,比吃烧烤还带劲。
这场面,比看《动物世界》还刺激,不过,这可不是动物,这是人啊!
这故事告诉我们啥呢?
别惹老板,老板发起火来,比虎狼还狠。
同时,也提醒咱们,做人要低调,别惹事,否则,下场可能比王蕃还惨。
这故事也太血腥了!
丁忠跟吴主说:
“老大,你看北方的晋国,现在可是打了个盹儿,咱们何不趁机偷袭弋阳,给他们来个‘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吴主一听,立马转头瞅向手下那帮群臣,眼神就像是在问:
“你们怎么看?”
这时候,镇西大将军陆凯,这哥们儿可是陆逊同族兄弟的儿子,也算是个风云人物,他站了出来,开口道:
“北方刚刚吞了巴、蜀,现在派使者过来,说是求和,其实他们哪是求和啊,就是想攒点儿劲儿,等咱们放松警惕的时候,给咱们来个突然袭击。
现在他们风头正劲,咱们要是想去捡个小便宜,我跟你说,那真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
吴主一听,觉得陆凯说得在理,虽然最后没出兵,但跟晋国的关系也算是掰了。
话说一转眼,夏天五月壬子日到了,博陵元公王沈去世,大家都挺失落的。
接着六月丙午晦日,还出现了日食!
晋文帝的葬礼办得那叫一个简单,臣民们都遵循临时法令,服丧三天就完事儿了。
葬礼结束后,晋武帝脱了丧服,但头上还戴着白冠,吃着素食,看来他还是挺伤心的。
等到秋天八月,晋武帝想去崇阳陵拜拜,可是那群臣们就像炸了锅一样,纷纷上奏说:
“秋老虎还没走呢,皇上您别太伤心了,身体要紧啊!”
晋武帝却一脸坚定地说:
“我能去拜拜先人陵墓,身心都会舒畅的。”
他还下诏说:
“汉文帝当年就不让百姓为他服丧,这也是帝王的低调奢华有内涵。
但我去拜先人陵墓,怎么忍心不穿丧服呢?
大家说说,穿丧服去吧,你们就按老规矩来。”
尚书令裴秀一听,急了,赶紧上奏:
“陛下,您已经除服了,现在又穿上,这礼仪上可没这个说法啊。
要是您穿丧服,臣子们不穿,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啊。”
晋武帝听了,下诏回应:
“我担心的是,我的悲哀之情表达不出来,丧服不丧服的,我倒不介意。
你们这么替我着想,我也不好再坚持了。”
最后大家达成共识,都不穿丧服了。
中军将军羊祜对傅玄说:
“三年的丧事,就算天子也得穿孝服,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现在皇帝这么孝顺,虽然脱了丧服,但心里还是惦记着丧礼。
咱们要是能趁这个机会,恢复先王的法规,那岂不是爽歪歪!”
傅玄却摇头说:
“丧服从月计改成日计,都好几百年了,想一下子恢复古制,难如上青天。”
羊祜不甘心:
“那不能让天下人都守礼法,至少让皇帝再穿孝服也行啊,这样也算是个小小的进步!”
傅玄又摇头说:
“皇帝没除服,百姓却除服了,这不乱了套了吗?君臣之礼何在?”
羊祜听了,也就闭口不提恢复古制的事儿了。
戊辰日那天,群臣们又撺掇晋武帝,恢复正常生活,晋武帝下诏说:
“我每次想到先灵,就觉得自己没尽完孝,心里就跟猫抓似的。
你们还让我吃香的喝辣的,穿金戴银的,这不是往我心口上撒盐吗?
我本来就是儒家出身,礼法传家,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对父亲变了心呢?
我已经在很多事情上,听你们的了,你们就别再婆婆妈妈的了,没事就少唠叨几句!”
于是啊,晋武帝就这样素食素服了三年,这皇帝可真是孝顺得让人竖大拇指啊!
这时臣司马光出来唠嗑了。
司马光总是说实在话。
他说啊,这上至天子,下至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都应该听从先王礼经的教导,老老实实地服丧三年。
这规矩嘛,可是铁打的,雷打不动的哦!
想当年那汉文帝,这老头儿有点儿皮,私心太重,不守规矩,把古制改得乱七八糟,礼法也给他弄得一团糟。
你瞅瞅,这不就把父子之间的那份深情,给断了吗?
君臣之间的情义,也给整没了。
结果呢,后世的帝王们,想表达个哀伤都不真诚,不专一了,那些群臣们也都是些谄媚,阿附的小人,没人肯站出来说句话。
一转眼间,咱们说到了晋武帝那会儿。
这哥们儿可是凭着自己的天性,把这些乱子都纠正了,还真正实行了礼法。
哎呀,这位皇帝啊,真是个贤君,可以称得上旷世之才!
可惜啊,他手下的裴秀、傅玄这些人,就显得有点儿闭塞鄙陋,平庸无奇了。
他们啊,就习惯于常规,拘泥于老习俗,没能承顺晋武帝的美德,真是让人叹息不已啊!
司马光说的好不好呢,要自己判断了,毕竟现在是春风吹战鼓擂的新社会了。
咱们再说说吴国这边儿,他们也改了个年号叫宝鼎,听着就挺吉利的。
吴主呢,让陆凯做了左丞相,万彧当了右丞相。
这位吴主啊,他有个怪癖,特别讨厌别人盯着他看。
所以那些群臣侍候他,或者进见他的时候,都不敢抬眼瞅他一下。
可陆凯这哥们儿就说了:
“君臣之间哪能不认识呢?要是突然出了啥意外,那该怎么办才好啊?”
吴主听了,觉得陆凯说得在理儿,就特许他可以注视自己,但对其他人还是一副“别看我,看我就翻脸”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