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陈汤
后来呀,陈汤这哥们儿就给皇上写信了:“喂,皇上老大,康居王送来的那个人质王子,哼,我跟你说,他可不是真王子嘞。”
结果呢,大家一番查验,哎哟妈呀,还真是真王子!
这下陈汤可就尴尬了,直接被抓去坐牢,按规矩啊,那可是要咔嚓一声,脑袋搬家的节奏啊!
这时候呢,有个叫谷永的家伙,是太中大夫,他看不下去了,就给皇上写了个信儿,给陈汤辩解。
他说啊:“皇上啊,您听我说,楚国那时候有子玉、得臣这俩猛男,把晋文公吓得坐不住凳子;赵国那会儿有廉颇和马服君赵奢,强大的秦国看到他们都得绕道走。
咱们大汉朝也是啊,有了郅都、魏尚这俩打手,匈奴那帮子就不敢从沙漠那边儿过来撒野。
所以啊,这些能打的将领,就像是国家的保镖,您可不能小瞧了他们呀!
您知道吗,君子一听到战鼓声,就会想起这些牛掰的将领。
您看那关内侯陈汤,以前可是把郅支单于给砍了,把那些蛮夷小国吓得一愣一愣的,他带兵打仗就像是秋风扫落叶一样,一路打到了西海。
咱们大汉朝建立以来,能在国外干架的将领,真心没人能比得上他的战功!
现在呢,陈汤就因为一时口快,说错了话,被长期关在小黑屋里,这么久都不能结案。
那些执掌刑法的官吏们还想让他见见血。
想当年啊,白起为秦国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最后却因为一点小错被赐死,秦国的百姓都为他喊冤。
陈汤这哥们儿也是为国家拼过命,在万里之外跟匈奴干架,他的战功都献给了皇家祖庙,天下的武士都佩服他。
他现在就是说错了话,真心不是什么大罪啊。
《周书》里说啊,‘要记住别人的功劳,忘记别人的过错,这样才适合当老大。’
就连狗和马这样的动物,死后人们都会给它们办个像样的葬礼,作为回报,更何况是陈汤这样的国家功臣呢!
我恐怕陛下您会忘了这些功臣的付出,像对待路人甲一样对待他们。
如果您最后听了那些执掌刑法的官吏的话,把陈汤给咔嚓了,那老百姓心里肯定会骂你祖宗十八代。
这可不是鼓励大臣们为国家卖命的好方法呀!”
这信儿一递上去啊,天子就下令把陈汤给放了,不过呢,他的爵位还是被撸了,被降为了普通的兵哥哥。
哎,可怜的陈汤啊,一代名将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
正好啊,西域都护段会宗这哥们儿,被乌孙王国的军队给围了,就像是猫儿围住了老鼠一样。
老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用驿马传递书信,找成帝求救。
老段想啊,得调动西域各国的军队,再把咱们汉朝在敦煌的那些硬汉们也拉上,一起去救他。
这事儿闹得,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还有一大帮官员们,开会讨论了好几天,就是拿不定主意,像是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
王凤一拍大腿说:“哎呀,咱们咋忘了陈汤这哥们儿呢!他脑子转得快,又懂外国的那些门道儿,咱们问问他不就得了。”
于是,成帝就在宣室殿召见了陈汤。
说起这陈汤啊,之前攻打郅支单于时,不小心染上了风寒,结果两个胳膊像是被冻住了一样,伸都伸不直。
成帝看他那样儿,也挺不容易的,就特赦他不必下跪磕头。
直接把段会宗的求救信扔给了他,说:“你看看这事儿咋办?”
陈汤扫了一眼信,就乐呵呵地说:“哎呀,这事儿啊,其实没啥大不了的。陛下您就别操心了。”
成帝一听就愣了:“你咋这么肯定呢?”
陈汤就开始解释了:“您看哈,那些胡兵,得五个才能打过咱们一个汉兵。
为啥呢?
他们那刀剑啊,就像是切豆腐的刀一样,钝得要命;弓箭呢,也不咋地,射出去的箭能不能射中目标都是个问题。
最近听说他们学了点咱们制作兵器的手艺,但也得三个胡兵才能抵挡一个汉兵。
再说啊,《兵法》上都写了,‘作战的军队,得是守军的两倍才能开打。’
现在围困老段的那些敌军,人数根本就不够看的。
陛下您就甭操心了!
轻装的军队一天能走五十里,重装的一天也能磨蹭个三十里。
老段现在想找西域各国和敦煌的军队帮忙,可等他们赶到,黄花菜都凉了。
那哪是救急的军队啊,分明就是去报仇的。”
成帝听了这话,心里还是没底:“那咱们该咋办呢?这围困能解开不?你估计啥时候能解围?”
陈汤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那乌孙军队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打不了持久战。
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事儿没几天就能解决。
于是,他就大言不惭地说:“现在已经解围了!”
然后扳着手指头装模作样地算了算,接着说:“不出五天,保证您听到好消息。”
结果呢?
过了四天,军书就到了,说围已经解了。
大将军王凤一听这消息,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立马上奏请求任命陈汤为从事中郎。
从那以后啊,大将军幕府里的大事儿小事儿,都得先问问陈汤这哥们儿的意思了。
这陈汤啊,可真是因祸得福,一跃成为了大将军幕府里的红人!
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的那个春天,杜钦这哥们儿就给王凤介绍了个狠人,叫王延世。
说这哥们儿能一手遮天,哦不,是能堵上黄河决口。
王凤一听,哎呦,这可以啊,立马就任命了王延世当河堤大使,让他去搞定这事儿。
这王延世啊,也不是吃素的,直接让人编了一大堆大竹笼,长度有四丈那么长,得九个大汉才能合抱得住。
然后往里装上一堆小石头,用两艘船夹着这些大家伙运到决口那儿,“咕咚”一声就沉下去了。
你别说,这方法还挺靠谱,短短三十六天,河堤就恢复如初了。
到了三月,成帝听说了这事儿,高兴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直接下诏封王延世为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还给了他个关内侯的封号,又赏了黄金一百斤。
这可真是名利双收,人生赢家啊!
转眼间,夏天到了,四月己亥晦,三十日那天,突然出现了日食。
成帝一看,这可是大事儿啊!
他赶紧下诏,让那帮公卿百官都来说说自己的过错,别藏着掖着。
然后又大赦天下,表示自己已经悔过了。
这时候,光禄大夫刘向就跳出来了,他上书说:
“这四月连着五月出现日食,跟孝惠帝时候一模一样;出现日食的日子呢,又跟孝昭帝时候对上了。
孝惠、孝昭两位老大都没有后代留下,这种巧合啊,我看对继承人大大的不利。”
那时候成帝特别宠爱许皇后,后宫其他美女,都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朝廷内外,都为皇上没有继承人而发愁。
所以杜钦、谷永还有刘向这几个哥们儿,都上书提到了这个问题。
成帝听了这些意见后,开始动真格的了,削减了皇后椒房殿和妃嫔掖庭的开支,衣服、用具啊、轿舆车马啊都少了,还有给皇后亲戚和众嫔妃的赏赐也都砍了。
全都恢复到竟宁元年以前的旧例了。
这样一来二去地也算是给朝廷省了不少钱钱儿~
也算是给大家一个交代了呗!
皇后娘娘给皇上大大上书啦,写道:
“喂喂喂,皇上老大,听臣妾一言呐,现在这时代变化快,制度也得跟上节奏嘛,长的短的规矩,各有各的妙处,互补一下不就好了嘛。
只要不太出格,不违背咱大汉家的基本法,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就别太较真儿了。
您看哈,元帝竟宁年之前和宣帝黄龙年之前,那能一样吗?
显然不能嘛!
可是那些管后宫的家伙们,就是不懂这个理儿。
现在他们一接到诏书,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把我盯得死死的,我连甩甩手的自由都没了。
就比如说哈,我想在某个角落放个屏风,增添点气氛,他们就开始嚷嚷了:‘哇哦,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哦!’
我想要点啥东西呢,他们也是推三阻四的,就拿诏书来怼我。
这种玩法儿,真心让人受不了哇,皇上大大,您可得给我撑腰啊!
再聊聊祭祀那档子事儿,按老黄历呢,祭祀祖父母得用特牛——说白了就是单独一只牛。
但我祖父戴侯、敬侯可是蒙受过您的恩宠哦,能用太牢。就是一牛一猪一羊的豪华套餐来祭祀。
现在要是都按老黄历来,我两位祖父岂不是只能吃素了,这哪儿行啊?
皇上大大,您得发发慈悲啊!
现在这些宫廷里的官老爷们,诏书一读完,就屁颠屁颠地跑来警告我,说以后宫廷里的东西,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顺走了。
这种规定的初衷,不就是想给我穿小鞋吗?
但这样下去,恐怕就有点儿不近人情了哈。
皇上大大,求您擦亮双眼,明察秋毫啊!”
成帝接到了谷永、刘向的奏章,一看,哎呦,这不是说后宫那些事儿嘛,于是他就把这个意思传达给了皇后,还调侃她说:
“那些当官的,都是按规矩办事儿的,咱们也不能找他们茬儿啊!
有时候想纠正错误,就得搞点儿过激行为,这样才能回归正途,这道理古今通用。
再说了,省点儿钱,换个特牛来拜拜,对皇后你来说也不亏,还能帮你攒攒人品,让更多人给你点赞。
要是不把这个隐患给除了,天灾人祸都得来,到时候祖宗的香火都保不住了,还提你祖父戴侯有啥用!
书上都说了:‘省钱的人儿,犯错少。’
皇后,你真的想奢侈一把吗?
如果你想,那我也能学学孝武皇帝,把甘泉宫、建章宫都翻新一遍。
不过啊,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节俭的孝文皇帝,他才是我的偶像。
皇太后、皇后的待遇,那都是明文规定的。
假如皇太后当年做皇后的时候,都没享受到那个待遇,那你现在这么受宠,又怎么能超过她呢?
皇后啊,你得好好修炼一下你的道德品质,把谦虚低调、勤俭节约当成你的座右铭。
这样才能给那些妃子们做个好表率,让她们也跟你学学!”
这时候,给事中、平陵人平当也跳出来了,上奏说:
“太上皇可是咱们大汉朝的老祖宗啊,把他的祭庙墓园给废了,那真是脑残至极。”
成帝也正烦恼着继承人的问题呢,听了这话,觉得哎哟,不错哦,就采纳了平当的建议。
所以啊,到了秋天的九月份,就把太上皇的墓园和祭庙给恢复了。
这事儿啊,也算是给皇室添了点儿光彩吧!
成帝大手一挥,诏书飞下,洋洋洒洒地写道:
“我滴个天哪,你们瞅瞅,咱们这死刑的规矩,咋就有一千多条了呢?
吓死宝宝了!
法律条文也是一大堆,百多万字儿,这是要逼死密集恐惧症患者呀!
还有那些‘奇请’啊、‘他比’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看得人眼花缭乱的,越来越多,这是要逼疯谁啊?
你说说,就算是那些整天抱着法律书啃的官吏们,都看得一脸懵逼,想让咱们老百姓都懂,那岂不是比登天还难?
用这么一堆繁琐得要命的法律,去对付咱们这些平民百姓,时不时还得错杀几个无辜的,真是让人心疼得不要不要的!
那些管法律的官员们啊,你们得好好琢磨琢磨,看看怎么把这些死刑减少减少,哪些法律是可以扔掉的,哪些是可以简化的。
得让法律条文简简单单、一目了然才行!赶紧给我回个信儿,别让我等太久了!”
可是啊,那时候的官员们啊,也没太把皇上的话当一回事儿,就是在一些小细节上,举了几个鸡毛蒜皮的小例子,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哎,这皇帝当得,也是挺憋屈的。
匈奴那边儿呢,单于也是挺给面子的,派了个叫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的家伙,带着一堆宝贝来咱们这儿进贡。
不仅如此,还参加了咱们的元旦大典,这也算是给咱们长足了面子了。
嘿嘿,看来咱们大汉朝还是挺有威望的嘛!
转眼就到了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呐。
那时候的人们啊,可真是纯朴啊,哪像现在这么多花花肠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