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孝文帝跟捡了宝似的
孝文帝那会儿,老天爷不给力,一滴雨都不赏,急得他老人家从癸未日开始,就跟自己较劲,不吃饭!
这一不吃,可就吃到了乙酉日,群臣们那个急,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纷纷跑到中书省去,想瞅瞅皇上这是唱的哪一出。
孝文帝呢,当时在崇虚楼上,跟个神秘大佬似的,派了个中书舍人下去传话:“皇上现在闭关修炼,有啥事就跟我说吧。”
豫州刺史王肃,那可是个实诚人,站出来就说:
“皇上,您看这郊外都下成啥样了,京城里头还跟挤牙膏似的,咱们老百姓可都指着这雨呢!
您这倒好,三天没吃一粒米,我们心里头那个慌,跟没了主心骨似的。”
中书舍人回去跟孝文帝一合计,孝文帝又派他下去,跟群臣们说:
“朕这几天不吃不喝,老天爷还是不给面子。
现在宫里宫外都说下雨了,朕怀疑是不是你们为了让朕开心,才这么说的。
朕得派人去查查,要是真下雨了,朕立马就开吃;要是没下,那朕还活着干啥,干脆就用自己的身体给老百姓挡灾吧!”
您猜怎么着?
这天晚上,老天爷终于给面子了,哗哗地下起了大雨。
孝文帝那个高兴,跟捡了宝似的,心想:这下老百姓的庄稼有救了!
说,北魏的太子元恂,这孩子可真是个奇葩,不爱学习,就爱长肉。
夏天热得跟蒸笼似的,他受不了,整天嚷嚷着要回北方去。
孝文帝呢,想让他学学汉人样儿,赐给他汉人的衣服、帽子。
可这孩子倒好,私下里还是穿胡服,跟孝文帝对着干,真是个“叛逆少年”!
中庶子辽东人高道悦,那可是个忠臣,跟元恂说了多少次,让他好好学习,别整天想着玩。
可元恂呢,不但不听,还十分厌恶他。
到了八月戊戌日那天,孝文帝去嵩高山了,元恂就跟左右亲信暗中谋划,叫来马匹,直奔平城而去。
路过宫殿的时候,他还亲手把高道悦给“送”走了,这可真是够狠的!
这下可乱了套了,中领军元俨赶紧严守门禁,防止事态扩大。
到了夜间,才好不容易平定下来。
第二天天刚亮,尚书陆琇就急忙骑马向孝文帝报告去了。
孝文帝一听这事儿,大吃一惊,但是他没声张,还是按照原计划去了汴口,然后才返回。
孝文帝为了老百姓的庄稼,连饭都不吃了;太子元恂呢,却为了自己的舒服,连亲爹的话都不听了,还杀了忠臣。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这皇家的事儿,可真是比咱们老百姓家的还热闹呢!
甲寅那天,孝文帝一回宫,立马就把元恂那小子给拎了出来,一顿狂喷,把他那些破事儿都抖了个底儿掉。
你猜怎么着?
孝文帝还亲自上手,跟咸阳王元禧俩人轮流给元恂上演了一场“混合双打”,那场面,简直就是“竹笋炒肉”
现场版,一百多下,打得那叫一个酸爽!
打完之后,还得让人扶着元恂那小子出去,直接给囚禁在城西了。
你说这元恂,是不是也太惨了,一个多月之后才勉强能爬起来溜达。
再往后瞧,丁巳那天,北魏的相州刺史,南安惠王元桢,这位大佬也驾鹤西去了,真是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
到了九月戊辰日,孝文帝那是闲得蛋疼,跑到小平津去秀了一波军事才能,讲武练兵啥的。
癸酉日才回宫,这一趟出去,也是累得够呛。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冬季十月戊戌日,孝文帝又发话了:
“那些从代京迁过来的军士,以后都跟我混,充当羽林、虎贲,给我保驾护航。
司州的民夫呢,十二个里面挑一个,编为吏员,以后公家私家的活儿,都得靠他们呗。”
你还别说,这北魏的吐京胡,这时候也闹起了幺蛾子,反叛了。
孝文帝一听,立马就发话了,让朔州刺史元彬去代管汾州的事务,还让他统领并州、肆州的兵马,前去剿灭那些叛贼。
这元彬,可是元桢的儿子,父子俩都是忠臣,这下子可是子承父业,继续为北魏肝脑涂地了!
孝文帝一边要收拾自家熊孩子,一边还得处理国家大事,真是忙得跟陀螺似的,转个不停!
哎哟喂,各位老铁,今儿咱们来聊聊北魏那段子,真是比那山路还曲折,比那麻辣烫还刺激!
元彬那哥们儿,真是个狠角色,派了个叫奚康生的猛将去打那些反叛的胡人。
您猜怎么着?
一仗下来,胡人被打得那叫一个惨,落花流水!
追到车突谷,又是一场大胜,各种牲畜抓了上万头,那场面,简直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孝文帝一听,高兴得跟啥似的,立马下诏让元彬去当汾州刺史。
可没想到,胡人去居那小子,带着六百多人占了块险地,愣是不服气。
元彬一看,这不行,得跟朝廷要点兵,于是请求派两万大军去收拾他们。
有关部门一合计,就上报给孝文帝了。
孝文帝一听,火了:“就这么点寇贼,还用朝廷出兵?你自己看着办!要是攻不下来,非得大军出马,那我先斩了你这个刺史,再发兵!”
元彬一听,吓得腿都软了,心想:“这皇帝佬儿,真是够狠!”
于是亲自带着州兵,冲在最前面,硬是把去居给平定了。
再说孝文帝,他在清徽堂召集了一群大臣,商量着要废太子元恂的事儿。
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俩人,一听这话,立马摘下帽子,趴在地上磕头谢罪,求孝文帝宽恕太子。
孝文帝一看,乐了:“你们这是私人感情,我要商量的是国家大事!‘大义灭亲’,古人都看重这个。
现在元恂这小子,想违背我,私自叛逃,还想占恒、朔两州,这可是天底下的大恶!不废了他,社稷都要遭殃!”
说完,大手一挥,闰十二月丙寅日,北魏就把太子元恂给废了,贬为庶人,扔到河阳无鼻城,派兵看守着。
那衣服吃的喝的,就给个勉强不饿死、不冻死的份儿,真是够惨的!
戊辰日那天,北魏还设了个常平仓,这事儿咱们先放一边,不提了。
戊寅日,南齐的太子萧宝卷也举行了加冠礼,这事儿咱们也不多说,毕竟跟他没太大关系。
说,穆泰那哥们儿。
当初,北魏的文明太后想废孝文帝,多亏了穆泰苦劝才没成事。
孝文帝一高兴,就特别宠信他。
后来孝文帝南迁洛阳,亲近信任的大多都是中州的儒士,皇族内部和代京人都不高兴。
穆泰一看,这不行,得想个办法。
于是他就从尚书右仆射的位置出去,当定州刺史,可他又不想去,就说自己病了,暖湿的地方会加重病情,想去恒州。
孝文帝一听,心想:“你这小子,还挺会挑地方的!”
于是就调恒州刺史陆叡去定州,让穆泰去恒州。
没想到,穆泰一到恒州,就跟陆叡密谋反叛了,还勾结了一堆人,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
这些人,都是皇亲国戚,关系复杂得很。
陆叡一看,觉得洛阳政治清明,劝穆泰慢点来,穆泰这才暂时没动。
说,元颐那哥们儿,真是个机灵鬼儿,他表面上跟穆泰等人套近乎,假装同意他们的计划,实际上呢,他是为了稳住他们,别让他们瞎折腾。
然后,他偷偷地把这事儿写成了小报告,上报给了朝廷。
那时候,行吏部尚书任城王元澄,正病恹恹地,躺在床上呢,孝文帝就在凝闲堂把他给叫去了。
孝文帝对他说:“穆泰那小子,竟然想造反,还拉着宗室的人一起搞事情。
这事儿可不简单!
咱们刚搬了新家,北方人还念着旧窝,南北两边的事儿又乱得跟一锅粥似的,朕在洛阳这边可是忙得团团转!
这事儿是国家大事,只有你能搞定。
所以,你虽然病着,但还得咬牙替朕去北边一趟,把这事儿给摆平了。”
元澄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回答说:“穆泰那些人,蠢得跟啥似的,就是因为念旧,才搞出这么一出大戏。
他们叛乱,根本就是没脑子想出来的。
我虽然没啥本事又胆小,但对付他们还是可以的,完全能把他们给治得服服帖帖的。
陛下,您就别担心了!
我虽然病着,但怎么敢推辞呢?”
孝文帝一听,乐了,笑着说:“任城王,你愿意去北边,朕就放心了!”
于是,他就给了元澄一堆好东西:节旄、铜虎、竹使符,还有一堆保镖,让他代理恒州的事务。
元澄那哥们儿,走到雁门的时候,雁门太守就像个夜猫子一样,趁着夜色偷偷来报告:
“穆泰那小子,已经领着兵往西边去找阳平王了。”
元澄一听,二话不说,立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下令出发。
这时候,右丞孟斌跳出来说:“事儿还没整明白呢,咱们得先奉圣旨,把并州、肆州的军队召集起来,然后再慢悠悠地往前走。”
元澄一听,摇了摇头,就像个老司机一样说:“穆泰那小子想造反,理应找个坚固的城池守着;可他倒好,跑去投奔阳平王了。
我估摸着,他这势力肯定不咋地,就像个虚张声势的小混混。
穆泰既然不敢跟咱们硬碰硬,那咱们无缘无故地调动军队就不太合适了。
所以,咱们得赶紧往前冲,把这事儿给镇压下去,民心自然就安定了。”
于是,元澄带着人马,日夜兼程,就像开了挂一样往阳平赶。
到了之后,他先派了治书侍御史李焕,就像个特工一样,一个人溜进平城,给穆泰来了个措手不及。
李焕见到穆泰的同党们,就像个辩论大师一样,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告诉他们利害关系。
结果呢,这些人都不再听穆泰的了,就像被洗脑了一样。
穆泰一看,傻眼了,没办法,只好带着几百号人去打李焕。
可惜,他没打赢,就像个落汤鸡一样,只好从城西逃跑了。
李焕呢,紧追不舍,就像个猎人一样,最后把他给逮住了。
没过多久,元澄也到了,他开始肃清那些参与反叛的同党,把陆叡等一百多人都给逮了起来,关进了监狱。
这样一来,百姓们就安定下来了,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
元澄呢,把穆泰等人的罪行一条一条地列出来,上表奏告给了孝文帝。
孝文帝看了之后,高兴得跟中了彩票一样,立马召集公卿大夫们在一起,把元澄的上表拿给他们看,并且说:“任城王,他可真是咱们国家的功臣!
他所写的这些判决之辞,就像个大神级的文案一样,除了古代的皋陶氏,还有谁能超过他呢!”
说完之后,他又看着咸阳王元禧等人说:
“要是让你们来办这事儿,肯定办不到这么好,就像个菜鸟一样!”
北魏孝文帝,那可是个想干大事儿、心里憋着火的哥们儿!
孝文帝心里又痒了,琢磨着得把南齐那块地儿给整整,于是就把公卿们都召集到了清徽堂,跟他们说:
“朕,选了个风水宝地,把都城迁到了中原,现在啥事儿都搞得差不多了,就是南边的那帮小贼寇还没搞定。
朕可不能像现在的这些天子一样,躲在深宫里当宅男!
朕决定了,南征这事儿,是铁了心要干的,就是不知道啥时候动手最合适。
最近,那些算命的大神都说,现在正是干架的好时候,肯定能赢。
但这可是国家大事,咱们得都说说自己的看法,你们可别因为朕先开口了,就在朕面前装糊涂,背后又跟朕唱反调。”
这时候,李冲那哥们儿站出来了,他说:
“干架这事儿,得先看咱们的人行不行,再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现在算命的说大吉大利,但咱们的人还没准备好呢,刚搬了新家,秋天的谷子还没收呢,这时候可不能轻易出兵。
我觉得,得等到明年秋天,咱们再往南干一票。”
孝文帝一听,那叫一个不乐意,他说:
“去年朕带了二十万大军,那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但老天爷不给面子。
现在老天爷给面子了,你又说人还没准备好。
那照你这么说,咱们就永远别想干南寇了?
南寇就在咱们眼皮子底下晃悠,将来肯定是咱们国家的心头大患,朕怎么能安心呢!
要是明年秋天南征干不赢,朕就把你们都送到法院去,让你们知道厉害,所以你们可得给朕上点心!”
孝文帝,他还发现个问题,那就是被流放到边远地方的人,好多都跑了。
于是呢,他就制定了个规矩,说要是有人跑了,他全家都得去搬砖。
这下子,光州刺史博陵的崔挺不干了,他上书给孝文帝说:“这世上,好人少得跟熊猫似的,坏人多得跟蚊子似的。
要是一个人犯了罪,全家都跟着倒霉,那司马牛不就得因为他兄弟桓魋的事儿受罚了?
柳下惠,也得因为他兄弟盗跖的事儿,掉脑袋了?
这多冤!
咱们得讲点道理!”
孝文帝一听,觉得崔挺说得挺在理的,于是就把这个株连的规矩给废了。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