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402章 邓艾

  说起那太子曹芳,即位时才八岁,哇塞,这小孩真是太嫩了!

  一屁股坐上龙椅,就小手一挥,大赦天下,皇帝范儿十足啊!

  皇后也瞬间升级变皇太后了。

  曹爽和司马懿呢,也跟着沾光,加官进爵,侍中的职位就落到他们头上了。

  不止如此,还拿到了符节、黄钺,这可是实打实的大权在握啊!

  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啥都得他们说了算。

  就连那些修宫殿的劳役,也因为遗诏一句话,全都停工了。

  曹爽和司马懿,每人领兵三千,轮流在宫里值班,保护这位小皇帝。

  曹爽看司马懿一把年纪了,地位也摆在那里,就把他当老爸一样供着,有啥事儿都得去请教他,自己可不敢轻举妄动。

  咱得说道说道几个人,谁呢?

  毕轨、邓飏、李胜、何晏、丁谧,这几位可都是才子啊!

  可惜就是太心急求富贵了,一副趋炎附势的样子。

  明帝在世的时候,看他们这种浮夸的作风,就超级不待见他们。

  但曹爽跟他们关系铁啊,一上台就把他们全提拔了,成了他的心腹小团队。

  何晏是何进的孙子,丁谧是丁斐的儿子,这几个人整天围着曹爽转,说大权可不能外流啊。

  丁谧就给曹爽出主意,让他跟皇帝提议,把司马懿提成太傅,听起来名头响亮,但实际上呢,就是想把尚书的事务,都先给曹爽过一眼,这样大权就稳稳地掌握在他们手里了。

  曹爽一听这主意,不错啊,就照做了。

  二月丁丑日,司马懿就成了太傅,曹爽的弟弟曹羲呢,当上了中领军,曹训成了武卫将军,曹彦是散骑常侍、侍讲,他们一家子真是风头无两啊!

  曹爽对太傅司马懿,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但实际上呢,啥事儿都不再找他商量了。

  他把吏部尚书卢毓给降职了,换成了何晏,邓飏、丁谧都当上了尚书,毕轨也捞了个司隶校尉当当。

  这几个人啊,靠着曹爽的势力,在朝廷里可是拽得二五八万的,谁听他们的话,谁就能升官发财,谁不听谁就倒霉透顶。

  朝廷内外的人啊,都得看他们的脸色过日子。

  黄门侍郎傅嘏,就跟曹爽的弟弟曹羲说:

  “何晏这货啊,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其实心里躁动得很,就爱捞点小便宜,不务正业。

  我担心他先把你们兄弟给带歪了,到时候人才都跑光了,朝政可就乱了套了!”

  何晏他们听了这话啊,心里那个气啊,就找了个鸡毛蒜皮的小事,把傅嘏给炒鱿鱼了。

  然后,又把卢毓从尚书省踢出去当廷尉,毕轨还上奏诬告他,把他给罢免了。

  但舆论都替卢毓叫屈啊,说他被冤枉了,最后又让他当上了光禄勋。

  孙礼这个人啊,正直得不得了,曹爽觉得他太碍事了,就把他一脚踢到扬州当刺史去了。

  三月里呢,满宠这个征东将军,就升官成了太尉了。

  到了四月啊,吴国那边也不甘示弱啊,督军使者羊衜,带着兵,去打辽东了,把那儿的老百姓都抢了个精光。

  说说蜀国的这个大司马蒋琬。

  他手底下有个叫杨戏的小弟,这哥们儿吧,就是个性冷淡风,话少得可怜。

  蒋琬跟他拉家常,他就“嗯嗯啊啊”地应和,搞得蒋琬都觉得,自己是不是说错啥话了。

  有人就跟蒋琬吐槽:“这杨戏,也太不给面子了吧,您老跟他搭话,他咋就这么不搭理您呢?”

  蒋琬一听就乐了,说:

  “哎呀,人心这东西嘛,就像人脸一样,各不相同嘛。那种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可是老祖宗都防着的。

  这杨戏啊,要是他同意我,但又不是真心的,他就不说了;要是想反对我,又怕伤我自尊,所以他就选择闭嘴了。

  这就是他老实、不造作的地方啊。”

  还有呢,那个搞农业的杨敏,曾经说过蒋琬“干事儿迷迷糊糊的,跟前几任比差远了。”

  这话传到蒋琬耳里,小弟们都说要查查看,是谁这么大胆,蒋琬却摆摆手说:

  “我确实不如前任啊,没必要查。”

  小弟们不甘心啊,就问:“那您到底哪儿迷糊了啊?”

  蒋琬又乐了:“我不如前任,这不就是迷糊嘛!”

  后来呢,杨敏因为别的事儿踩了雷,大家都觉得他这次肯定栽了,但蒋琬没跟他计较之前的事儿,杨敏也就逃过一劫。

  一转眼到了秋天七月,魏帝开始亲政了。

  八月还搞了个大赦天下,真是普天同庆啊!

  冬天十月,吴国那边儿,太常潘浚一命呜呼了。

  吴主就派了镇南将军吕岱,去接他的班,跟陆逊一起,管荆州那摊事儿。

  说起这吕岱啊,都八十高龄了,身体还硬朗得不得了,干起活来还特别拼命。

  他跟陆逊配合得天衣无缝,事情办妥了,两人还互相推让功劳,南方的老百姓都给他们点赞呢!

  再后来到了十二月,吴国出了点小插曲。

  有个叫廖式的将军,把临贺郡的太守给做了,还自封平南将军,占领了几个城池,拉起了一支数万人的大军。

  吕岱一听到风声,立马上表请求平乱,然后马不停蹄地赶过去。

  吴主也火速派了援军,还给吕岱升了官。经过一年的血战,终于把廖式给干倒了。

  还有啊,吴国有个都乡侯叫周胤,这哥们儿因为犯错,被流放到庐陵去了。

  诸葛瑾和步骘都替他求情,但吴主说:

  “我看在周瑜的面子上,才对他儿子这么好,但他太不珍惜了。”

  不过吴主也表示,只要周胤能洗心革面,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最后呢,魏帝还下诏改了历法,把建寅之月定为正月,这可是个大手笔啊,意味着新的一年就这么开始了。

  邵陵厉公正始元年,也就是公元240年。

  那年春天,旱得哟,地里的庄稼都蔫儿了,跟晒干的菜叶子似的。

  别忘了提那蜀国,啧啧啧,他们那越嶲的蛮子哦,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把太守都给干掉了。

  后来的太守吓得哟,都不敢去上任,直接跑到离郡治八百多里的安定县,去躲清静了。

  汉后主一看,这哪儿行啊,于是就派了个巴西猛男张嶷,去当越嶲太守。

  这张嶷哦,手段可不是盖的,对那些刚归附的蛮子好言相劝,像哄小孩儿似的;对那些强悍狡猾的,直接上手就揍,几下子就把各部落治得服服帖帖的。

  郡里一下子就安定了,太守府也乐呵呵地搬回老窝了。

  等到冬天,吴国那边儿又闹饥荒了,老百姓饿得哟,连饭都吃不上,估计看见馒头都能流哈喇子。

  一转眼就到了邵陵厉公正始二年,公元241年。

  春天刚来,吴国就跃跃欲试,想干魏国一票。

  零陵太守殷札跟吴主说:

  “老天爷都帮忙,让曹家衰败,现在他们家里乱成一锅粥,还有个小屁孩儿当政。

  咱们得趁这个机会,大军压过去,一举拿下他们!

  咱们得调动荆州、扬州的人力物力,查查看有多少壮丁和老弱。

  让壮丁们上阵打仗,老弱们就负责搬搬砖头啥的。

  咱们再让蜀汉去陇右捣捣乱,同时派诸葛瑾、朱然这俩哥们儿直扑襄阳,陆逊、朱桓分头去打寿春。

  您呢,就御驾亲征,直取青州、徐州。这样一来,襄阳、寿春被咱们围得像铁桶一样,长安西边还得防着蜀汉,许昌、洛阳的魏军肯定得手忙脚乱。

  咱们多方出击,他们肯定忙得团团转,到时候只要有一处打败他们,他们全军都得慌。

  咱们再一鼓作气,攻破城池,痛打落水狗,就能把整个华夏都平了!”

  可惜啊,吴主耳朵像塞了驴毛,啥都没听进去。

  等到夏天四月,吴国全琮这哥们儿,就带兵去打淮南了,还挖了芍陂的堤坝来泄愤。

  诸葛恪攻打六安,朱然围困樊城,诸葛瑾攻打柤中,大家都忙得团团转。

  魏国的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就跟全琮在芍陂干了一仗,结果全琮被打得落花流水,溜了。

  荆州刺史胡质,派了支轻装部队去救樊城,有人说敌人太强了,咱们别去触霉头了。

  胡质说:“樊城那城墙矮得跟小土坡似的,守军又少得可怜,咱们得赶紧去支援啊,不然樊城就危险了。”

  于是带兵逼近吴军,城里的人才松了口气。

  五月里,吴国太子孙登两腿一蹬去世了,吴国军队还赖在荆州不走。

  太傅司马懿看不下去了,说:

  “柤中的汉人和夷人有十万之多啊,都被困在沔水南边儿,过得跟难民似的。

  樊城被围了一个多月,还没解围呢,这是危急时刻啊!

  请求让我去征讨他们!”

  六月里,司马懿就带着大军去救樊城了。

  吴军听到消息,吓得连夜就跑了。

  司马懿一路追到三州口,大获全胜,得意洋洋地回来了!

  哎哟妈呀,说到那闰五月的时候啊,吴国的大佬诸葛瑾居然走了。

  他那厉害的儿子诸葛恪,都已经封侯了,吴主就想着,让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来接班吧,统领老爹留下的部队,去镇守公安县,也算是对得起他们家族啦!

  这时候呢,蜀国那边的蒋琬大司马,开始琢磨了,诸葛亮前辈几次出兵秦川,都因为那路难走,运粮费劲儿,啥好处也没捞到。

  于是他想了个新点子,大量造船,准备顺着汉水、沔水一路往东,搞个突袭,攻打魏兴、上庸,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可谁知道呢,这蒋琬老病又犯了,跟吴国的合作计划全泡汤了。

  大家一合计,觉得这事儿要是黄了,撤退都成问题,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于是汉后主就派了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人去找蒋琬,跟他说说大家的顾虑。

  蒋琬听了之后,就上了个折子,说:

  “现在魏国这实力可了不得,遍布九州,想一下子灭掉他们可不容易。

  要是咱们吴国和蜀国能联手,一头一尾夹击他们,虽然不能一下子实现啥伟大理想,但也能削弱他们的实力,一点儿一点儿,侵占他们的地盘,先把他们的边疆给搞垮了。

  可惜啊,跟吴国约了好几次一起出兵,都没能成功。

  我跟费祎他们商量了,觉得凉州这地儿,是胡人的要塞,进退都有依靠,而且那些羌人、胡人都想归顺咱们。

  干脆让姜维去当凉州刺史,领兵去收拾河右那地儿。

  我要是能腾出手来,也去给他加加油。

  现在涪县这地儿,水路陆路都方便,有啥紧急情况都能应付。

  要是东边西边出了啥事儿,去救援也都不费劲儿。

  所以,皇上啊,咱们把大本营搬到涪县去吧。”

  汉后主一听,哎呦,这主意不错啊,于是就答应了。

  魏国那边儿呢,想在扬州、豫州之间开荒种地,储备点儿粮食。

  于是,就派了尚书郎汝南人邓艾,去陈县、项县以东,到寿春一带,看看。

  邓艾回来报告说:

  “想当年太祖大败黄巾军,就是靠屯田起家的,在许都存了好多粮食,才能打败四方敌人。

  现在咱们三面都摆平了,就剩淮河以南这点儿小事儿了。

  每次出兵,运粮的兵士就得占一半,花费可大了。

  陈县、蔡县之间,这块地儿,挺不错的,咱们可以减少许昌附近的稻田,把水引到河里去灌溉。

  让淮河以北两万人,淮河以南三万人,十分之二轮流休息,其他四万人一边种地,一边防守。

  咱们再多挖点儿河渠,增加灌溉,开通漕运。

  去掉全部花费,每年还能剩下五百万斛粮食当军费呢。

  这样六七年后,咱们就能在淮河土地上,存下三千万斛粮食,够十万大军,吃五年的了。

  有了这些粮食基础,咱们去打吴国,肯定能赢。”

  太傅司马懿听了之后,觉得这主意挺靠谱儿。

  于是这一年,魏国就开始使劲儿挖河渠了。

  每次东南边有战事,他们就大举出兵,坐船直下长江、淮河,军费、粮食都绰绰有余,再也不怕水患了,嘿嘿,爽!

  最后啊,得提一个人,那就是管宁大佬。

  这管宁啊,名声品行都是杠杠的,大家都仰慕他,觉得他高不可攀。

  但你要是真接近他,却发现他其实挺接地气的。

  他特别擅长,随机应变地,引导人们做好事,大家都受他影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去世的时候啊,无论认不认识他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哀嚎不已呢!

  这大佬,真是让人怀念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