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王莽的朝的改变
话说那栾提咸哥们儿,被王莽这老头子封为孝单于后,一跃上马,嗖地一下就跑出了边塞,回到了匈奴的老巢。
他向单于栾提知,添油加醋地,讲述了一番,自己是如何被王莽胁迫的传奇经历。
栾提知单于听后,大手一挥,就给他改封了个于栗置支侯,要我说啊,这在匈奴里面,可真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官衔。
后来呢,那个被王莽吹捧为顺单于的栾提助,一命呜呼了。
王莽这老头儿一琢磨,得,让栾提登来接班儿吧,于是他就成了新的顺单于。
说起那时候的边塞部队啊,真是一帮闹腾鬼。
他们在当地折腾得可带劲了,搅得老百姓都不得安生。
内地那些郡县又因为征兵、催税啥的,把老百姓逼得叫苦连天。
这日子可咋过呀?
于是乎,大家纷纷扔了家园,四处流浪,有的甚至还沦落为了盗贼。
并州、平州那边儿,简直就是乱成了一锅粥。
王莽这老头子一看,哎哟喂,这样可不行啊!
于是他下令让七公、六卿都兼任将军,还特地派了著武将军逯并等人,去镇守各大名城。
另外呢,他又增派了中郎将、绣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分别去镇守边疆大郡,专门盯着那些爱惹事的刺儿头。
可这帮人被派出去后,也没啥好表现,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外地瞎捣乱,把州郡搞得乌烟瘴气,还收受贿赂,简直跟做买卖似的,老百姓的财物都被他们搜刮一空。
王莽得知后气得跳脚,下诏书痛斥他们:“从今往后,谁再敢犯这种罪,我就把他抓去坐牢,把他的名字报上来公示!”
可话虽这么说,那些人还是照样胡作非为,压根儿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儿。
当时中国北部边疆哈,自从汉宣帝那时候开始,老百姓好几代都没见过烽火报警了,人口那是越来越多,牛马满山坡,一片繁荣景象。
可王莽一搅和匈奴这摊浑水,两边就结下了梁子,边疆的老百姓可就遭了殃了,要么丢了性命,要么被抓去做了俘虏。
就这么几年时间啊,北方边疆就变得一片荒凉,野外到处都是没人掩埋的白骨,真是惨不忍睹啊!
再说一下,那位太师王舜吧。
自从王莽篡了位,这老哥就得了心悸病,还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就这么两腿一蹬,找阎王报到去了。
王莽这老头子,也是挺拼的,为了给太子找个好老师,直接把马宫这样的老司徒,还有其他几个牛人,一共凑了四个人,组成了“四师天团”。
这四个老师那可都是大夫级别的,教太子那可是绰绰有余。
可这老头子还觉得不够,又从尚书令里精挑细选了四个人,给太子当朋友,也就是“四友”。
这四个小伙子,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跟太子一起玩耍,那肯定是乐趣无穷啊!
王莽这老头子还真是有创意,他还特地设了一个“师友、侍中、谏议和《六经》祭酒”的职位,每个职位都是独一份儿,加起来就是九个祭酒,级别都是上卿!
哈哈!王莽这老头子为了太子,可真是下了血本啊!
王莽这老头子,派了个使者,带着诏书和印信,驾着四匹马拉的超级豪华马车去接龚胜。
那场面,哎呦,可不是盖的!
使者啊、太守啊、县里的大佬们啊,还有那些什么三老啊、官员学生们,哗啦啦一大堆人,全都跑到龚胜家门口那条巷子,去嚷嚷着宣读诏书。
使者想让龚胜站起来迎接,于是在门外等啊等,等得花儿都谢了。
可龚胜这老哥呢,借口说自己病得快不行了,把床挪到卧室门口,穿上官服,就这么舒舒服服地躺着接旨。
使者把诏书和印信塞给他,还把那四匹马的马车拉到院子里,跟他说:
“新朝可没把您老人家给忘了,现在制度还乱成一锅粥呢,就等您来操盘了。咱们都想听听您的治国大招,好让天下安安稳稳的。”
龚胜听了,叹了口气说:“哎,我这把老骨头,愚昧无知,又老又病,怕是没几天活头了。如果跟你们上路,恐怕还没到京城就得先见阎王了,这真心没啥用。”
使者一个劲儿地劝啊劝,甚至想把印信直接挂他脖子上,可龚胜就是死活不肯。
使者没辙了,只好上报说:
“现在天气热得跟烤箱似的,龚胜又有病,软绵绵的没力气动身,咱们要不等到秋天凉快点儿再走?”
王莽一听,摸了摸下巴,也只好点头答应了。
从那以后啊,使者就隔三差五地,跟太守一起去骚扰龚胜,还跟他的两个儿子和学生高晖唠叨:
“朝廷这么看重你们老爷子,虽然他有病,但也得表示一下愿意去京城的意思啊。这样一来,你们子孙后代可就赚大发了。”
高晖他们把这些话原封不动地转告给龚胜,龚胜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这回是推不掉了。
他就跟高晖他们说:
“我受了汉朝的大恩大德,现在还没报呢。我现在这把老骨头,随时都可能入土为安了。
从道义上讲啊,我怎么能侍奉两个皇帝呢?
我要是到了地下,怎么有脸见我的老主子啊?”
龚胜说完这些啊,就开始着手安排后事了。
他说:“衣服嘛能包住身子就行啦;棺材嘛能装下衣服就好啦。别跟现在那些时髦的风俗学啊在墓上动土啊、种树啊、建祠堂啊什么的。”
说完这些啊他就开始绝食了;整整十四天后啊,他就这么两腿一蹬,眼睛一闭,不睁了!
享年七十九岁啊!
哎,这真是个有骨气的老头子啊!
这时候啊,有一帮子名气响当当的大佬们,像琅邪的纪逡、齐地的薛方、太原的郇越、郇相,还有沛县的唐林和唐尊,这帮人啊,都是因为熟读儒家经典、人品又正,所以才声名远扬。
纪逡、唐林、唐尊这几位老哥呢,都跑去新朝当官了,还混得不错,封了侯,备受重用,一路飙升到了公卿的高位。
说起唐林这人啊,那正义感可不是盖的,多次上书给皇帝提建议,帮朝廷改正错误。
而唐尊呢,嘿嘿,他就有点“装”了,整天穿着破衣烂衫、破鞋子,装作很节俭的样子,其实啊,就是想捞个好名声罢了。
提到郇相,这哥们儿可是王莽太子王临的四友之一啊。
他去世后,王临想送点葬品表示一下,结果呢,郇相的儿子就是不肯收,还说:
“我父亲生前就交代了,不能接受师友们的馈赠。”
太子自称是郇相的朋友,但郇相的儿子就是不给面子,这事儿在京城里可是被传为佳话了,大家都竖大拇指呢。
王莽这老头儿也曾想请薛方出山,可薛方通过使者回话说:
“唐尧、虞舜那时候,民间都有像巢父、许由那样的高士。现在皇上您老人家正在学习唐尧、虞舜的崇高品德,我呢,就想像许由那样,在箕山隐居不出,做个逍遥自在的隐士。”
王莽听了这话,心里还挺高兴的,觉得这家伙挺有骨气的,也就没再强求他。
以前啊,有个叫郭钦的麋人,他当过南郡太守;还有个杜陵的蒋诩,做过兖州刺史。
他们俩啊,都是以清廉正直出了名的。
王莽暂居皇位处理政务那会儿,他们俩都以生病为由撂了挑子,回老家躺着养病去了,最后都在家里安详离世。
在哀帝、平帝当政的时候,沛郡的陈咸因为精通法律,就当上了尚书。
后来王莽辅政,把汉朝的很多制度都改了个底朝天,陈咸心里其实是很不爽的。
等到何武、鲍宣被杀,陈咸就叹了口气说:
“《易经》上都说了,‘看破事机的变化,就该果断行动,别犹豫不决的。’我看我也该撤了。”
于是他就打了个报告请求退休了。
等到王莽篡位后,想请陈咸回来继续干活,但陈咸就说自己生病了干不了。
他三个儿子当时都在吃皇粮,陈咸就让他们全都辞职回家,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
他们家祭祀路神和众神的时候,还是按照汉朝的老规矩来。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陈咸就说:“我祖先难道会知道王氏的祭祀日子吗?”
他还把家里所有关于法律的书籍都藏起来,塞到墙壁里去了,这可真是“眼不见心不烦”啊。
另外啊,还有齐地的栗融、北海的禽庆和苏章,以及山阳的曹竟,这帮人啊,都是读书人,也都撂了挑子不干了,不愿意在新朝当官了。
这些人啊,都是有骨气的文化人儿,不愿意与王莽那帮子人,同流合污。
班固这哥们儿赞叹道:
咱们翻开历史的长卷儿,瞅瞅那些春秋战国时候的卿大夫们,再到汉朝的威武大将军、牛逼丞相、还有各种名臣们,这帮人啊,为了保护自己的荣华富贵,啥立身处世的原则都扔一边儿了。
所以啊,那些节操满满、有原则的好汉们,就显得特别稀罕了。
但是啊,说实话,这些人里,大部分也就只能顾着自己,影响别人?
那还得看缘分。
就比如说王商、贡禹这俩货,才华那绝对是比龚胜、鲍宣高出一头。
但要说到为了原则连命都不要,那龚胜这哥们儿可是来真的。
薛方这老小子呢,看着就像是用嘴皮子耍聪明,实则心里门儿清,一肚子忠贞。
郭钦、蒋诩这俩人,那可是甩开了污浊的世界,跟纪逡、唐林、唐遵他们走的可不是一条路。
班固总结的很到位呀!
这一年啊,黄河边上的那些地儿,可是倒了血霉了,遇上了蝗灾。
还有哇,黄河在魏郡那儿发飙了,决口了,清河以东的好几个地儿都成了水乡。
说起来,王莽这货,一开始还担心黄河决口,会淹了他们老王家的祖坟。
结果呢,黄河真的一怒之下往东一冲,元城反倒安然无恙。
王莽一看,嘿,这事儿有意思,于是就决定不堵那河堤了。
王莽新朝的第四个年头,公元12年,春暖花开的二月,皇帝大手一挥,天下大赦。
这时候,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这俩兄弟上书说:
“我们在边塞逮到了匈奴人,一审问,才知道那匈奴屡次骚扰边塞,都是孝单于栾提咸的儿子栾提角在搞事儿。”
王莽一听,立马召集在京师的各族老大们,在长安的街头,就把栾提咸的儿子栾提登,给咔嚓了。
这一年大司马甄邯也挂了。
王莽还屁颠屁颠地,跑到明堂去发话:
“咱们把洛阳弄成东都,常安定为西都。
这么大的国家,男女都得有块地儿才行。
咱们就照着《禹贡》那本书,把全国划拉成九州。
再学学周朝的老规矩,分个五等爵位,一共整个一千八百个封国,附城也跟着来,等着有功的人来领。
那些公爵们,都一视同仁,给一万户人家。
其他的爵位,就按照这个标准往下分。现在已经受封的人,公侯及以下的有七百九十六人,附城的一千五百五十一人。
就是户籍本子还没弄好,暂时还没给封地。
所以,先让他们从大司农的都内领点儿零花钱,每月几千钱。”
结果呢,这些诸侯们都穷得响叮当,有的甚至还得去打工维持生计。
王莽这货啊,性格跟个猴子似的,总想着模仿古代,不管现在啥情况。
他搞的那些制度啊,始终没个准儿,害得贪官污吏们趁机捣乱,老百姓都愁得要命,吃官司的人也越来越多。
王莽也知道老百姓有怨气啊,所以就发话说:
“手里有国家土地的人,都可以自由变卖哈,不受法律限制。那些私自买卖平民土地的,暂时都不处罚了。”
可是啊,他的其他政策,还是乱得一塌糊涂,刑罚又残酷又重,捐税也是多如牛毛还频繁得很。
老百姓的日子啊,还是一样苦逼哟~
说起那王莽啊,当初他做安汉公的时候,可真是把太皇太后哄得团团转啊。
找了个借口,说自己斩了郅支单于,有功于社稷,就提议把汉元帝的祭庙尊称为高宗庙,这马屁拍得可真是响亮。
他还说,等太皇太后驾鹤西去之后,就能跟她家那口子一起,享受祭祀了,这话听起来多贴心啊!
可谁知道呢,新朝一建立,王莽这脸变得比翻书还快。
他把太皇太后的尊号一改,叫成了“新室文母”,这一刀下去,直接就把她和汉朝的联系给断了。
也不让她跟元帝一起,享受汉朝的祭祀了,这简直就是过河拆桥啊!
更可气的是,他还把高宗祭庙给毁了,给文母太后盖了座新祭庙。
就留了个高宗祭庙的偏殿,给文母当个食堂,这真是欺人太甚!
新庙盖好了之后啊,叫长寿宫,这名字听起来挺吉利的。
但太皇太后还活着呢,所以就不能叫庙了,只能算是个宫殿吧。
王莽在长寿宫里大摆宴席,请太皇太后吃饭。
太皇太后一来,看到孝元祭庙,被毁得一塌糊涂,那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啊。
她哭着说:
“这些汉朝的祭庙,都是有神灵的,哪儿得罪你了,非得毁了它!
要是没鬼神,你盖这庙干啥?
要是有鬼神,我可是他妻子,你羞辱元帝的庙堂,来放我的祭品,这合适吗?”
这话问得多犀利啊!
她还偷偷跟侍从说:“这人得罪了这么多神灵,能长久得了吗?”
哎呀,这顿饭啊,吃得可真是尴尬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