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高泰是牛人
东晋咸安二年,壬申,也就是公元372年。
春天二月的时候,前秦又搞了一波人事大换血。
清河人房旷被提拔为尚书左丞,还把他哥哥房默,以及清河人崔逞、燕国人韩胤,都拉来当尚书郎。
北平人阳陟、田勰、阳瑶则去当了著作佐郎,郝略成了清河相。
这帮人啊,全都是关东地区的大佬,都是王猛举荐的。
哦对了,阳瑶是阳鹜的宝贝儿子。
这时候,冠军将军慕容垂,给前秦王苻坚提了个醒儿:
“我叔父慕容评那个人啊,就像商代的恶来一样,不是个善茬儿。
咱们可不能,让他再祸害朝廷了,希望陛下为了燕国着想,把他给办了。”
苻坚一听,觉得这话在理儿,就把慕容评打发到范阳,去当太守了,前燕的那些王爷们,也都给扔到边境州郡,去当太守了。
臣司马光说,有时候,古代那些人,国家亡了他们还挺高兴,啥原因嘞?原来啊,国家灭亡,有时候就是给百姓除了一害。
看看那个慕容评,这货真是个坑,骗皇帝,控制朝政,还嫉妒那些有才华,有功劳的人。
又愚蠢又顽固,还贪婪残暴,结果把自己的国家,都玩没了。
你说说,国家都没了,他还没事儿人一样,逃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被抓了。
那秦王苻坚呢,心也是太软了,没把这货给宰了,还宠着他,给他官儿做。
这真是,爱一个人,却不爱整个国家啊,搞得大家心里都不爽。
所以啊,你对人好,人家不一定领情;你真心待人,也不一定换来真心。
最后啥都得不到,就是因为你没找对方法!
司马光真是一针见血。
三月戊午那天,东晋朝廷派了侍中王坦之,去叫大司马桓温来帮忙,可这桓温啊,又给拒绝了,真是任性啊!
前秦王苻坚就下令了:
“关东的百姓们啊,你们中有学问的,或者懂点啥的,有点技能的,你们那儿的州县,得按规矩把你们送到官府来。
那些拿高薪的官吏们,要是你们啥都不懂,啥都不会,那就别干了,回家种地去吧!”
夏天四月里,把海西公司马奕,搬到了吴县的西柴里,让吴国内史刁彝去看着他,还派了御史顾允去查查看。
这刁彝啊,是刁协的儿子,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六月癸酉那天,前秦给王猛封了一大堆官儿,啥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都给他了,原来的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爵都还留着。
又让阳平公苻融,当了使持节、都督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冀州牧。
哎呀妈呀,这么多官儿,看着都眼晕啊!
这王猛可真是个大红人啊!
庾希、庾邈这两活宝,联手前青州刺史武沈的儿子武遵,趁着夜色深沉,摸黑带兵溜进了京口城,这是要搞事情!
晋陵太守卞眈这老哥,一看苗头不对,立马脚底抹油,翻山越岭跑到了曲河,速度真快!
这庾希啊,真是个狡兔子,居然假传海西公的“圣旨”,说要把大司马桓温给办了。
这事儿一传出来,建康城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都慌得一匹,全城戒备得跟铁桶似的。
卞眈这哥们儿也不是吃素的,火速调集了各县兵力,整整二千人马,直接杀向庾希。
结果庾希这回没顶住,败下阵来,只能关起城门,当起了缩头乌龟。
桓温一看,这事儿没完啊,赶紧派了东海内史周少孙,去收拾残局。
就在那年秋天的七月壬辰日,周少孙一举拿下了京口城,把庾希、庾邈,还有他们的小弟们,一网打尽,最后呢,嘿嘿,一个都没留,全送去见了阎王。
哦对了,顺便提一句,这卞眈啊,原来是卞壸的宝贝儿子。
再来说说那甲寅日的事儿,简文帝突然感觉身体被掏空,急忙召唤大司马桓温来帮忙处理朝政。
这可是大事儿啊,简文帝一天一夜连发四道金牌,可桓温就是不来!
想当年啊,简文帝还是会稽王的时候,娶了王述的堂妹当王妃,生下了长子司马道生和他弟弟司马俞生。
可惜,这司马道生就是个暴脾气,品行也不咋地,最后母子俩都被关进了小黑屋,最后还领了盒饭。
简文帝的其他三个儿子,司马郁、司马朱生、司马天流,也都早早夭折了。
那些姬妾们啊,近十年,都没能生下个一男半女,这运气也是没谁了。
这会稽王急得团团转啊,就找人来给这些姬妾们相面,看看谁能生儿子。
相面的人看了半天,都说:“这些人啊,生儿子的概率基本为零。”
会稽王还不死心呢,又让这些相面的人,去看看家里的女仆们。结果呢,在纺织作坊里,找到了一个名叫李陵容的女子,这女子长得啊,又高又黑,宫女们都戏称她为“昆仑奴”。
相面的人一看到她,就惊呼:“这才是能生儿子的面相啊!”
于是呢,会稽王就让她来服侍自己,后来果然生下了儿子司马昌明和司马道子,这运气,绝了。
到了己未日那天,司马昌明被立为皇太子,那时候他才十岁。
同时啊,司马道子也被封为琅玡王,治理会稽国,以此来尊崇他们的母亲郑太妃。
简文帝在临终前,还颁布了遗诏:“大司马桓温啊,你就按照周公的旧例来,代理皇帝摄政吧。”
遗诏里还说:“对于年幼的儿子们,能辅佐的就辅佐他们一把;要是实在辅佐不了的话,嘿嘿,你就看着办吧哈哈!”
这遗诏一出来啊,侍中王坦之可急眼了。
他直接拿着诏书,进宫去找简文帝理论去了。
当面就把诏书给撕了个稀巴烂!
简文帝一看这事儿闹大了啊,就问他:
“这天下,是意外得来的,这是捡了个命运。你现在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王坦之就说了啊:“这天下可是宣帝、元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陛下,你怎么能一个人说了算呢?”
最后,简文帝听了王坦之的话,把诏书给改了说:
“宗族国家的大事儿,都听大司马桓温的,就像以前诸葛亮、王导他们辅政一样!”
就这么着,简文帝驾鹤西去了。
哈哈,那时候啊,大臣们都是一脸懵逼,不知道该选谁当老大。
有人说:“这事儿得找大司马桓温来定夺。”
可那尚书仆射王彪之,却一本正经地说:
“天子已经飞了,太子自然得接位,这大司马有啥资格插一脚呢?
你要是提前去咨询他,说不定还得挨他一顿怼。”
所以啊,大家一合计,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太子顺顺利利地登基,大赦天下,皆大欢喜。
崇德太后也发飙了,说:“这孝武帝还是个小屁孩,又得守丧,干脆让桓温按照周公摄政的套路,来办事儿。”
可这命令一下,王彪之就急了,他说:
“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桓温肯定会摆摆手拒绝,到时候政务得停摆,先帝留下的家业可就得废了。
这命令,我可不敢接,还是把诏书,原封不动地退回去吧。”
所以啊,这事儿也就黄了。
桓温这哥们儿,心里可是有想法的,他琢磨着简文帝在临终前能把皇位,直接送给他,再不济也得让他摄政。
可这愿望最后还是泡汤了,他这一肚子火,直接就给弟弟桓冲写信吐槽说:
“简文帝的遗诏,就让我学诸葛亮、王导那样,辅佐朝政,这真是坑爹!”
他怀疑这事儿背后是王坦之、谢安搞的鬼,心里头对他们,可就不爽了。
朝廷想让谢安去请桓温入朝辅政,可桓温啊,直接就给拒绝了,一副“老子不伺候了”的架势。
八月里,前秦的丞相王猛到了长安,又捡了个大都督的职位。
可这王猛,他倒是挺识趣的,觉得自己身上担子,已经够重了,再来个都督中外诸军事,他可真扛不住。
他就说:“这丞相的大权,太傅的尊位,尚书令的忙碌,还有司隶校尉的重任,再加上都督军务,这上上下下的命令,都得我传达,文武都得我来,这大小事儿都得我操心,就算是伊尹、吕望、萧何、邓禹那样的牛人,也未必能忙得过来,更别说我王猛了。”
他这推辞的奏章,递了好几次,可那前秦王苻坚,就是不松口,说:
“我要统一这四方,除了你,还有谁能帮我挑这大梁?
你不能推,就跟我不能放下这天下一样。”
哎,这王猛啊,也真是没得选了,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心里头可真是五味杂陈啊!
王猛这哥们儿,一上任宰相,哇塞,那气场简直了!
苻坚皇上直接躺平,啥事儿都不管了,把所有权力都扔给了王猛。
官员们看王猛的眼神,简直就是看大神一样。
军队、内政、外交,啥都得王猛点头。
这王猛啊,真是个狠人,正直得一批,又廉洁又严肃。
他奖罚那个分明,你干活儿不行,他就直接让你走人;你有才但是被埋没了,他就提拔你。
他还特别看重,种地养蚕这些实业,还有练兵,也是一把好手。
他选官,就看你有没有真本事,判刑也是看你到底犯了啥事儿,特别公正。
所以,那时候的秦国,钱多多,兵强强,打仗就像切菜一样轻松,整个国家被治理得服服帖帖。
苻坚皇上对王猛啊,那信任度简直爆表。
他跟太子苻宏和长乐公苻丕说:“你们把王猛当成我来服侍。”
看看,这王猛在皇上面前多受宠啊!
再聊聊阳平公苻融这小伙儿。
他在冀州的时候,选官那叫一个严格。
他选了尚书郎房默、河间相申绍当治中别驾,还有清河人崔宏来管记录工作。
这苻融,年轻就是有活力,处理政事总喜欢搞点新鲜的,追求那个严苛。
申绍这哥们儿呢,挺明白的,多次跟苻融说:“你得改改,别那么严苛。”
虽然苻融觉得申绍说得有道理,但就是没全听进去。
后来呢,申绍被调到济北当太守去了。
苻融呢,因为老是犯错,名声都臭了,还挨了好几次骂。这时候他才开始拍大腿后悔:“哎呀,当初咋就没听申绍的劝呢!”
所以啊,做人啊,还是得听听老人的话,不然真的容易吃亏!
话说啊,苻融这大佬,就因为私下盖了个学舍,结果被官府给盯上了,直接给弹劾了。
苻融一琢磨,这事儿得解释清楚啊,于是呢,就派了个叫李纂的手下,去长安摆平这事儿。
可这李纂啊,胆子比蚂蚁还小,一想到要去见官,路上就吓得直接去了西天。
苻融一看,这事儿没办成啊,得再找个人去试试。
他就问申绍:“老铁,你说咱还能派谁去呢?”
申绍摸了摸下巴,说:“哎,有个叫高泰的,这哥们儿是燕国尚书郎,脑子转得快,嘴巴也溜,还有胆子有计谋,派他去肯定没问题!”
其实,之前丞相王猛和苻融都多次请过高泰,可这高泰就是不来,高冷得跟冰山一样。
这会儿苻融找到他,说:“哥们儿,现在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了,救人于水火之中,你可不能再推辞了!”
高泰一听,得嘞,那就去一趟吧,谁让我这么善良呢!
高泰风风火火地到了长安,一见到王猛,王猛就乐了:“高泰啊,你咋现在才来呢,等你等得花儿都谢了!”
高泰也打趣道:“犯了错的人来受罚,还分什么早晚呢,反正早死晚死都得死!”
王猛一愣,问:“你这话啥意思啊?”
高泰就说了:“您看啊,从前鲁僖公在泮水建学宫,齐宣王在稷下建学宫,都被人竖大拇指。现在阳平公也建了个学宫,咋就没人夸,反倒被弹劾了呢?
您辅佐朝廷,这么搞,咱们小官还怎么活呢!”
王猛一听,拍了拍自己的大脑袋:“哎呀,这是我的锅!”
于是呢,事情就顺利解决了。
事后啊,王猛赞叹道:“高泰这哥们儿,哪能只做阳平公的小跟班呢!”
他跟前秦王苻坚这么一说,苻坚也来兴趣了,就把高泰叫来唠唠嗑。
一见面,苻坚就觉得这人不简单,问他怎么治理国家。
高泰也不谦虚,直接回答说:“治国啊,关键还是得找到靠谱的人才。
找人才呢,眼睛得放亮点儿;眼睛放亮点儿呢,就得先摸清情况。没有靠谱的人才,国家哪儿能搞得定呢!”
苻坚听了直点头:“哥们儿,你说得真对啊!”
于是呢,就任命高泰为尚书郎。
后来啊,高泰还是坚持要回冀州,说那边儿有他的老铁和烧烤摊,苻坚也就同意了。
咱再说说东晋那边儿,九月里,他们把以前的会稽王妃王氏,尊为顺皇后,把孝武帝的生母李氏尊为淑妃。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