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悦绾真是个猛男
话说啊,前燕那几位大佬,慕容评、慕容军、慕舆根、慕舆埿,这哥儿几个,可是组团,去后赵的辽西搞事儿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直接就给人家俘获了一千多家子民众,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就这么溜了。
后赵那边儿呢,石成、呼延晃、张支这几位将军一看,这哪儿行啊,立马就追了上去。
结果两边儿一碰面,哎呦喂,呼延晃和张支这两位将军,就直接领了盒饭,悲剧了。
再来说说段辽这哥们儿,他琢磨着背叛前燕,另起炉灶。
结果呢,前燕人可不是吃素的,直接就把他和他的小弟们,给干倒了,还把段辽的脑袋瓜子,送到了后赵去,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五月份的时候,代王拓跋什翼犍,跟各路神仙,在参合陂,开了个party,想商量着,在灅源川,盖个都城玩玩。
可他老妈王氏发话了:
“咱们老祖宗,就是靠搬家过日子的,现在国家这么多事儿,要是盖了城池定居下来,敌人来了咱们往哪儿跑啊?”
得嘞,这事儿就这么黄了。
代国人,把那些来投奔的别国民众叫乌恒,拓跋什翼犍把他们分成两拨儿,还设了大人来管。
他弟弟拓跋孤管北边儿,他儿子拓跋寔君管南边儿。
拓跋什翼犍,还跟前燕求婚呢,前燕王慕容皝也是个性情中人,直接把自己妹妹嫁给了他,这可真是喜大普奔啊!
到了秋天七月,后赵王石虎,更是把他儿子石宣,封为大单于,还给他立了天子旌旗,这可真是牛逼哄哄,风光无限啊!
说,王导啊,那可是个简约风的大佬,清心寡欲得跟修仙似的,他顺着时代的风,功业就嗖嗖地来了。
你说他治国咋样?
嘿,别看每天花销不大,年底一盘算,嘿,还赚了!
他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代皇帝,一直稳坐丞相宝座,可你猜怎么着?
他自己家里仓库,空得跟脸盆似的,连一粒多余的粮食都没有,穿的衣服,也是朴素得跟路人甲一样,一点也不奢华,简直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的典范啊!
早年的时候,王导和庾亮这俩哥们儿,一起向皇帝推荐了个牛人,叫丹杨尹何充,他们心想:
要是哪天王导不在了,何充能接棒,那国家就稳如老狗了!
于是,何充,就顺利当上了吏部尚书,走上了人生巅峰。
后来,王导仙逝了,皇帝想让庾亮来接丞相的班,还让他兼任扬州刺史,管着尚书的事儿。
可庾亮呢,跟拨浪鼓似的,死活不肯。
结果呢,皇帝就让何充当了护军将军,还让庾亮的弟弟庾冰,当中书监、扬州刺史,也管尚书的事儿。
这一波操作,简直是神来之笔啊!
庾冰一上任,那可是忙得跟陀螺似的,连轴转啊!
他对朝廷里的贤臣们,那是客气得不得了,对年轻人也是提拔得跟坐火箭似的。
这样一来,朝廷上下,都夸他是个好丞相,简直是好评如潮!
不过呢,王导当政的时候,那是宽宏大量的主儿;而庾冰呢,就严厉得多了,喜欢用刑法。
有个人叫殷融的,就劝庾冰别太严了,结果庾冰来了一句:
“连王导那样的贤人,都觉得宽宏不够,我这水平,更得严点了!”
哈哈,这自知之明也是没谁了!
还有个叫范汪的,跟庾冰说:
“最近天象有点乱,你得做点啥来防防。”
庾冰呢,倒是挺实在:
“天象这事儿,我哪里懂啊?我还是多干点人事儿吧!”
说完,他就去审核户口了,还找出一万多没名字的人,让他们去当兵。
庾冰这人啊,喜欢查这查那的,有时候查得太细了,后来又觉得查得太严不好,又放得太松了。
这么一来,律令就成了摆设,严也好,松也罢,都随他心情来。
这简直就是任性啊!
到了八月壬午日这天,朝廷又把丞相的官职,改成了司徒。
这官名换来换去的,背后的故事可不少呢!
咱们下回接着侃!记得点赞关注哦!
话说,南昌文成公郗鉴,那可是病得跟快挂了一样,连幕府的事儿都得让长史刘遐代劳了。
他自己呢,赶紧上书皇帝,说:
“陛下啊,我这身子骨是真不行了,得让我退休养老去。
您瞅瞅我手下这帮人,啥来路的都有,北方人多得是,有的是被逼着迁来的,有的是刚投靠的。
他们心里头都惦记着老家,想回去呢。
我费了好大劲儿,跟他们讲国家的恩义,告诉他们啥是好啥是坏,还给他们分田地、房子,这才勉强把他们安抚住。
要是我这病一重,他们可就得慌了,万一再往北跑,那可就得惹来敌人了。
我看太常蔡谟这人,品行端正,大家都服他,让他当都督和徐州刺史,准没错!保管比网红还火!”
皇帝一看,行,就让蔡谟当了太尉军司,还授了侍中职,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啊!
结果呢,郗鉴这病是真没扛住,辛酉日那天,走了。
皇帝一看,得,赶紧让蔡谟顶上,当了征北将军,都督徐州、兖州、青州等地的军务,还兼任徐州刺史,假节也给了。
这简直就是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的节奏啊!
这时候,左卫将军陈光跳出来,说要讨伐后赵。
皇帝一听,行啊,就让他去打寿阳。
可蔡谟不干了,上书说:
“寿阳这城,虽小,但坚固得跟铁疙瘩一样。
从寿阳到琅邪,城墙都能互相看见,一座城挨打,其他城肯定得来救。
再说了,咱的军队,得走五十多天才能到,先锋还没到呢,消息就传遍了。
敌方的邮驿,那速度跟飞一样,黄河北面的骑兵,很快就能来支援。
白起、韩信、项籍那样的名将,还得挖断桥梁,焚毁舟船,背水一战呢。
现在,咱们打算把舟船停在水渚里备用,率军去攻城,前面是强敌,后面是退路,这可是兵法里的大忌!
要是打不赢,胡虏的骑兵一来,我担心咱们得乱套,士兵们争船渡河,那场面,啧啧,手指头都能被砍断捧起来!
现在,陈光带的都是宫里的精锐士兵,应该让他们出征,但不作战才对。
现在却在坚城下屯兵,用国家的精锐,去攻敌人的小城,赢了也得不到啥大好处,输了可就亏大了,这恐怕不是啥好计策啊!”
皇帝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就把讨伐后赵的事儿给搁下了。
哎,这陈光,真是坑队友啊!
话说陶侃在武昌镇守,有人跟他说:
“邾城在长江北岸呢,咱得分点兵去守着啊。”
你猜怎么着?陶侃每次都跟没听见似的,装聋作哑。
但这事儿吧,总有人提,跟念紧箍咒似的,叨叨叨个不停。
后来啊,陶侃实在没办法了,就渡江去围猎,把将佐们都叫来,跟他们说:
“我为啥觉得,长江就是咱的天险呢?
就是因为有这条大江,敌人才难过来。
邾城在长江北岸,自己没啥天险可守,外面还跟各夷族的领地连着,对他们来说,那可是个香饽饽。
要是咱们贪图那点小利,夷人可受不了,非得跟咱们干仗不可。
这样一来,祸乱就起来了,可不是啥好事。
再说,吴国那时候守这个城,用了三万兵呢!
现在咱们要是守,也捞不着啥好处;要是羯族敌人瞅见机会,把邾城占了,咱们也亏不了多少,就当是送他们个‘大礼包’了!”
后来庾亮来了,到武昌镇守,结果呢,还是派了毛宝和樊峻,去邾城守着。
这下可好,后赵王石虎不乐意了,心想:
“你小子还挺有种,敢跟我对着干?”
于是派了大都督夔安,领着五位将军和五万兵,去攻打荆州和扬州的北部边境。
还另外派了两万骑兵,去打邾城,这架势,不打你个满脸桃花开,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毛宝一看,这架势不对啊,赶紧向庾亮求救。
庾亮呢,他觉得邾城城墙挺结实,就没急着派兵去救,心想:
“再等等,说不定夷人就自己退了呢。”
结果呢,九月的时候,石闵在沔水南岸,把晋兵打了个大败,还杀了将军蔡怀。
夔安和李农也占了沔南。
朱保在白石又把晋兵打败了,杀了郑豹等五名大将。
张貉更狠,直接把邾城给攻陷了,死了六千人哪!
毛宝和樊峻突围逃跑,渡江的时候淹死了,天要亡我,非战之罪啊!
夔安一看,这仗打得顺啊,就接着进兵占了胡亭,还去打江夏。
义阳将军黄冲和义阳太守郑进全一看,这架势不行啊,就投降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咱还是保命要紧。
夔安又围着石城打,竟陵太守李阳不干了,起兵反抗,把夔安给打败了,杀了五千多人。
夔安这才撤兵,心想:
“这东晋的将领还挺有种,不过我还是顺手牵羊,在汉水东面抢了七千多户人,都迁到幽州、冀州去了,这买卖做得,不亏!”
这时候,庾亮还想移到石城镇守呢,一听邾城被攻陷了,就算了。
他赶紧上表向皇帝谢罪,说自己愿意降职三等,代行安西将军职权。
皇帝一看,哎呀,这事儿也不能全怪他,就让他官复原职了。
还派了辅国将军庾怿,去当豫州刺史,监察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的军务,让他在芜湖守着。
再说说后赵王石虎。
这石虎啊,他对那些贵戚们疯狂撒欢的行为,头疼得跟啥似的,心里头直犯嘀咕:
“这帮家伙,是不是吃了兴奋剂了,咋就这么能闹腾呢?”
嘿,他脑筋一转,想了个绝招,把殿中御史李巨,提拔成了御史中丞,还对他宠爱得跟亲儿子似的,信任得不得了。
这一来,朝廷内外啊,顿时就变得跟庙里似的,大气都不敢喘一个,生怕惊扰了这位“猛虎”大人!
石虎还感慨地说:
“我听说啊,良臣就像猛虎,在旷野里溜达,那些豺狼啊,都得躲得远远的。
现在看来,这话可不是吹的,是真的!”
说完,他还得意地笑了笑,心里头那个美呀,跟中了彩票似的。
接着,石虎又派了个厉害角色——抚军将军李农,让他拿着使持节,去监察辽西、北平那块的军事。
还让他当了征东将军、营州牧,到令支去守着。
李农啊,也是个牛人,他率领三万大军,跟着征北大将军张举,一起向燕国的凡城发起了猛攻。
前燕王慕容皝一看,这事儿不妙啊,赶紧让榼卢城主悦绾,出任御难将军,还给他调拨了一千士兵,让他在凡城守着。
等到后赵军队,到了凡城的时候啊,那将吏们吓得脸都绿了,一个个都准备弃城逃跑了。
这时候,悦绾站了出来,他大声地说:
“咱们奉命抵抗敌寇,怎么能顾及生死呢?况且咱们占据城池坚守,一个人就能抵挡百人。
谁要是敢乱说乱动,我就剁了他!”
这一番话啊,说得那是杠杠的,人们听了之后啊,这才安定下来。
悦绾啊,他真是个猛男,身先士卒,用身体抵挡流矢飞石,那叫一个英勇无畏。
张举等人攻打了十多天啊,都没能攻克凡城,最后只好夹着尾巴逃跑了。
石虎一看,这辽西啊,离燕国边境太近了,老是被攻打,这可咋整呢?
于是啊,他就下令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搬到冀州南面去了。
再说说成汉国主李寿吧,他那时候病得跟啥似的,罗恒、解思明就又开始琢磨着。要尊奉东晋了。
可李寿呢,他偏偏不听这一套。
后来啊,李演又上书谈论此事,这可把李寿给惹火了,他一怒之下啊,就把李演给咔嚓了。
李寿啊,他老是觉得自己比汉武帝、魏明帝牛逼多了,听到父兄当时的所为。就感到耻辱啊。
所以上书的人。都不许提到先世的政教业绩。
有个舍人叫杜袭的啊,他作诗十篇啊,假说是应璩的作品啊,用婉转的言辞和隐晦的语言。来劝谏李寿。
结果呢?
李寿回复说啊:“我对这诗篇。仔细一读啊,已经明白啥意思了啊。
要是今人的作品啊,那可真是高手的杰作啊;要是古人的作品啊,那就只是死人的老调重弹而已啦!”
这一番话啊,说得那是既逗乐又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