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第511章 拓跋什翼犍

  在后赵攻打棘城那会儿啊,前燕国的右司马李洪的弟弟李普,觉得棘城肯定守不住了,就劝李洪一起“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可李洪却说:“天道那么玄乎,人事也难料,我身负重任,哪能轻易撂挑子呢?别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但李普就是不听啊,一直劝个不停,就像苍蝇嗡嗡叫一样。

  最后李洪实在没办法了,就说:

  “你要觉得你对,那你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我受了慕容氏的大恩,按道义来说我别无选择,只能留在这里以死报效了。”

  说完就流着泪跟李普告别,这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啊。

  结果呢,李普就投降了后赵军,跟着他们南归了,可惜后来在战乱中丢了性命;

  而李洪呢,因为忠诚守信、行为笃实而名扬天下,好人有好报啊。

  后赵王石虎这哥们儿,手腕儿可是相当了得!

  他一声令下,渡辽将军曹伏,就得带着青州的军民,跑去守卫海岛,还得扛着三百万斛的谷物,去给他们填饱肚子,服务也算周到至极!

  这还不够呢,石虎大哥又用三百艘巨轮,把三十万斛谷物,运往高句丽,再指派典农中郎将王典,领着一帮子人,在海滨开荒种地,过小日子。

  同时啊,他也没忘加强军备,一声吼,青州那边,就得修出一千艘战船,明摆着就是要给前燕国点颜色看看!

  这时候,后赵太子石宣,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带着两万步、骑兵直扑朔方的鲜卑部斛摩头,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斩首四万余人,这战功可算是赫赫有名了!

  不过啊,冀州八郡的蝗灾,也是闹得欢,老百姓们可遭了罪。

  后赵司隶,就想着处分那些州郡长官,觉得他们治理不力。

  可石虎大哥却说:

  “这蝗灾,是我政策失误惹的祸,咋能把责任,都推给地方长官呢?

  这样我良心过不去啊!

  司隶你啊,不给我出谋划策,帮我改错,反倒想陷害无辜群众,你这爵位我看就别要了,降为平民,继续当你的司隶去吧。”

  石虎这人啊,虽然凶狠了点儿,但有时候,也是挺明事理的。

  他派襄城公石涉归,和上庸公石日归,带着人马去长安站岗。

  结果这俩人,反倒揭发镇西将军石广,私下收买人心,想搞小动作。

  石虎一听,立马就追到邺城,把石广给咔嚓了。

  乙未日那天,朝廷让大司徒王导,一肩挑起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的重担,郗鉴也荣升太尉,庾亮则成了司空。

  一晃到了六月,王导还又升了官,当上了丞相,从此司徒这官职,就成了历史,职能都归丞相府了。

  说到王导这哥们儿,性格倒是挺宽厚仁慈的,就是他手下的将领啊,像赵胤、贾宁这帮人,大多数都是些不守规矩的主儿。

  大臣们都挺担心的,怕出啥乱子。

  可王导呢,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们,这也许就是他的用人秘诀吧!

  这王导,看来也是个懂人才的伯乐啊!

  庾亮给郗鉴捎了封信,吐槽道:

  “皇上从小屁孩,长成了大小伙子,咋身边还是那几个人呢?

  在宫里被一群宫女围着,出门就只有武官和小跟班。

  想找个读书导师?

  没门儿!想问个问题,找个明白人?

  更别提了!

  秦始皇想让百姓变傻,但大家心里都有数,那是不对的。

  现在居然有人想让皇上变傻,真是醉了!

  皇上年轻力壮,咱们得把大权还给他,让他自己当家作主。

  那个王导老头子,不恭敬地把大权交还皇上,反倒自己坐上了太师太傅的宝座,还养了一堆吃闲饭的。

  咱俩都是先帝托付的人,这种大奸不除,以后哪有脸去见先帝啊!”

  庾亮想拉郗鉴一起,发兵废了王导,可惜啊,郗鉴没搭理他。

  南蛮校尉陶称,这哥们儿是陶侃的儿子,把庾亮的计划,泄露给了王导。

  有人劝王导小心点,防备一下。

  王导却乐了:

  “我跟庾亮,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这种八卦消息,聪明人谁会传啊?

  就算他真敢来,我换件衣服,回老家种地,怕他个球!”

  然后,王导又回信给陶称:

  “庾公是皇上的大舅子,你得把他当大爷一样伺候好。”

  征西参军孙盛,也听说了这事儿,偷偷地跟庾亮说:

  “王公一直都想撂挑子,享受清福,他怎么会做那些俗事呢?

  这肯定是,有些小人想搞事情。”

  庾亮一听,这才松了口气。

  哦对了,孙盛就是孙楚的孙子,家族传统就是聪明绝顶。

  那时候,庾亮虽然在外地,但手握朝廷大权,威风凛凛,军队也牛气冲天,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王导看在眼里,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啊。

  有时候西风一吹,尘土飞扬,他就拿起扇子遮遮脸,慢悠悠地说:

  “庾亮啊,你真是让人心塞啊!”

  王导还提拔了个江夏小伙子李充,当助手。

  那时候,大家都追求虚华的东西,李充觉得这风气不对啊,就写了篇《学箴》。

  他觉得老子说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话,并不是说我们要抛弃仁义才能孝顺、慈爱啊。

  他担心的是,真心实意追求仁义的人太少,借仁义之名捞好处的人太多。

  所以他想把锅甩给圣人,说是以前的事情留下的烂摊子。

  其实啊,平庸的人就只看外表,很少能懂真道理。

  你越是想学圣人,可能就越离谱。

  因此李充写了这篇《学箴》,想给大家醒醒脑。

  他说:

  “名声大了,道德就扔了;想提高道德,就得把虚名扔了。

  没有仁,啥都长不好;没有义,连羞耻心都没了。

  仁义当然不能扔,但要把那些拖后腿的踢出去!”

  这话真是说到大家心坎里去了。

  成汉国里有个大佬叫李奕,他的堂兄李乾,可是广汉太守哦。

  这李乾,真是个“大义灭亲”的典范,竟然告发了有大臣,想废立君主的小九九。

  这事儿一曝光,成汉国主李寿,立马就慌了神,赶紧在七月份拉着儿子李广和大臣们,在前殿发誓结盟,稳固政权。

  然后,李乾就被调到了汉嘉当太守,算是给他个升职奖励吧。

  同时,李寿还任命了李恭的儿子李闳,为荆州刺史,让他去巴郡守着。

  转眼间到了八月,蜀地这地方雨水不断,老百姓可就遭了殃,又是饥荒又是疫病的,真是苦不堪言。

  李寿一看这形势,心里那个急啊,赶紧让大臣们畅所欲言,谈谈朝政的得失。

  这时候,龚壮就跳了出来,给李寿上了个密奏,大意是说:

  “陛下啊,您当初起兵的时候,可是指着星星发誓,要向晋室称臣的,现在怎么就称帝了呢?

  您看这雨水不断,饥荒和疫病都一起来了,说不定就是老天在给您敲警钟呢。

  咱们还是得按以前的誓言来,推崇尊奉建康的晋王室,他们肯定不会亏待您的。

  虽然地位降了一等,但福祉能世世代代保佑咱们,不也是挺好的吗?”

  有些人就嘀咕了,说梁州、益州归附晋室,能得到荣宠,但其他六个郡的人事安排咋整?

  以前公孙述在蜀地的时候,就像个过客;

  刘备在蜀地的时候,楚国的士人,显贵的居多。

  等到吴汉、邓艾向西征讨,蜀汉全国被屠灭,那时候还分什么主客啊?

  龚壮听了这些议论,心里那个气啊,就怼了回去:

  “你们这些人,真是不懂安稳的基本,就舍不得,已经得到的名位。

  还有人让我学法正,我可是受了陛下的厚恩,在外面过得自由自在,荣耀和俸禄我都不稀罕,我为什么要学法正呢!”

  李寿看完这奏章,心里那个惭愧啊,就偷偷把奏章扣下了,没敢给大家看。

  再后来呢,到了九月,成汉的仆射任颜想反叛,结果被李寿给诛杀了。

  这任颜啊,就是任太后的弟弟,这事儿一出,李寿一不做二不休,把成汉旧主李雄的子嗣,全都给诛杀了。

  哎呀,这一下子,成汉国内,可就闹得沸沸扬扬了,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啊!

  冬季的十月,有位老臣子光禄勋颜含,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就选择了退位。

  这朝廷里的大臣们啊,就开始叽叽喳喳了:

  “那王导可是皇帝的老师啊,地位高高的,名声也响亮,咱们这些小弟们,按礼数,应该向他行个拜礼才对嘛。”

  太常冯怀这个老实人,就跑去找颜老爷子咨询这事儿。

  颜老爷子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慢悠悠地说:

  “哎呀妈呀,虽然王导他地位挺拽的,但按理,咱们也不该有啥特殊的敬礼啊。

  这拜礼啊,可能就是你们这帮人的事儿吧。

  老夫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这些赶时髦的事儿,我可搞不懂喽。”

  哈哈,这老爷子也是挺逗的。

  过了没多久呢,颜老爷子又跟别人八卦这事儿,笑着说:

  “你知道吗?

  我听说攻打别国的时候,千万别找仁慈的人问计。

  那天冯怀问我怎么拍马屁,我哪能有那种歪门邪道的本事呢!”

  哎呀,这颜老爷子真是个有故事的人啊。

  想当年呢,郭璞这哥们儿,想给颜老爷子,占卜一下未来,颜老爷子却摆摆手说:

  “哎呀,人的命啊,天注定;工作好不好呢,得看人。

  你努力修行,却得不到老天的眷顾,那就是命;

  你默默奉献,却没人懂你,那就是你的性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嘛,何必去麻烦那些占卜的小玩意儿呢?”

  这颜老爷子啊,退位之后活得那叫一个悠哉游哉,一直活到了九十三岁高龄,才离世。

  咱们再说说啊,代王拓跋翳槐的弟弟拓跋什翼犍,这家伙可不是一般人啊。

  想当年啊,他曾在后赵当人质,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后来拓跋翳槐病重了,就下令让众小弟们,立拓跋什翼犍为王。

  可这拓跋翳槐一死,那些小弟们就开始犯嘀咕了,觉得国家刚没了大王,拓跋什翼犍又远在他乡,回来不回来都说不准。

  等他回来啊,中间怕是有变故啊,于是这些小弟们就商量着,要换个老大。

  话说那拓跋翳槐的二弟拓跋屈啊,虽然勇猛得一批,但肚子里却是一包坏水儿,真心比不上他那实诚的弟弟拓跋孤。

  所以啊,大家伙儿一商量,咔嚓一下就把拓跋屈给“处理”了,直接扶拓跋孤上位。

  可这拓跋孤啊,他可不乐意了,非得亲自跑到邺城,去把拓跋什翼犍给接回来,还自告奋勇,留在后赵当人质。

  那后赵王石虎一看,哎呦,这孩子咋就这么懂事呢?

  得嘞,俩人都回去吧!

  啧啧啧,这可真是兄弟情深!

  再后来呢,十一月的时候,拓跋什翼犍就风风火火地,在繁畤北面,登上了代王的宝座,顺便还改了个年号为“建国”。

  这家伙还挺大方,一挥手就把国土的一半,分给了拓跋孤,哎呦喂,这可真是大手笔啊!

  说起这拓跋家族啊,早些年那代王拓跋猗卢一死,国家就乱了套,小弟们都散了,拓跋家也就衰败了。

  可等到拓跋什翼犍一上台,哇塞,那可真是牛逼哄哄的啊,一下子就把祖先的基业,给发扬光大了,小弟们都服他啊。

  这时候,他才开始设立百官,大家各忙各的。

  他把代人燕凤提拔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还搞了个法律,来惩治反叛、杀人、盗窃这些罪行。

  法律条文写得明明白白,政务也简洁明了,没有那些烦人的囚禁和株连,让小弟们都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样一来啊,从东边的濊貊,到西边的破落那,从南边的阴山,到北边的沙漠,大家都归顺了他,手下小弟无数呢!

  哎呦,这拓跋什翼犍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啊!

  给他点个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