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阳隧
陈林把桌上的青铜器物拿在手里,细细的端详。
宋雨茗和晓东的目光,就都落在他身上。
陈林神情淡定,丝毫没有对这个物件儿有疑惑的神情。
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那个青铜的如圆镜秀的物件儿,在陈林手中不像是在鉴定,反倒是像在把玩一样。
只见陈林伸手摸了摸生满铜锈的凹槽处,又反过来在背后的小钮上看了看。
宋雨茗心里有些紧张,也有些不确定。
他看不出来陈林有没有认出来,这是件什么东西。
又过了一会儿,在晓东慢慢叙述着青铜器物儿的细节时。
宋雨茗终于忍不住开了口。
“陈先生,我的这个物件儿,它到底是个什么?”
“是做什么用的?”
“您看出来了吗?”
三连问,也同时代替广大听众们,问出了他们此时最想知道的问题。
陈林看着手里的青铜圆盘,笑了笑。
物品名称:西周.青铜阳燧
年代时间:西周
价值金额:100万
收藏价值:精品
演播室里,晓东和宋雨茗,还有外面的编导等工作人员。
这些人的眼光都落在陈林身上,等他说话,给这件物品盖棺定论。
而听广播的听众们,也在期盼着陈林能给他们一个答案。
陈林向着宋雨茗举起这个青铜圆镜,慢慢的说道:
“这个东西,叫做‘阳燧’!”
宋雨茗和晓东都是一愣。
“‘阳燧’?”,宋雨茗重复道,“那是什么东西?”
晓东带着疑惑的道:“我还以为它是一面青铜镜子。”
陈林把这个叫‘阳燧’的物件儿,放在手里把玩着。
“‘阳燧’,是古代人民在太阳下取火用的工具。”
“用现代的话简单来说,就是古代用来钻木取火的聚光镜。”
他指着圆镜的凹槽给宋雨茗和晓东看,说道:
“用青铜制成尖底杯,放在太阳光下,让光线聚在杯底尖处。“
“杯底放艾绒之类,遇光马上能燃烧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用铜制的凹面镜对着太阳取火。”
在听节目的听众们也同演播室的宋雨茗一样,头一次听到‘阳燧’这个名字。
正当他们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之时,陈林开始了解读。
“这些‘阳燧’制造的时期较早,不像之后那些朝代所制的,可以一面当镜子用,另一面取火。”
“这种西周时期的‘阳燧’,特点还是很鲜明的。”
“第一,它的长鼻弓形小钮,是早期的‘阳燧’才有的特点。”
“第二,这些‘阳燧’镜的制作很粗糙,青铜的铜质不佳。”
“第三,西周时期的‘阳燧’体量小,且凹曲度大的镜体越小。”
“凹度小的镜体越大。”
“第四,在当时的流通渠道里,‘阳燧’镜的数量远远高于照容镜。”
“这说明,在当时的环境生活里,这些‘阳燧’的使用量较大。”
他把手里的‘阳燧’递给宋雨茗和晓东,让他们也细细观看。
“这些‘阳燧’过去也被发掘古墓时,被发现过。”
“只是,当时曾一度为认为是青铜器物的盖子。”
“就像之前殷墟被发现铜镜时,只确认为是‘铜板具钮器’一样。”
“现在则都是承认是‘阳燧’。”
“既然是‘阳燧’,它又是取火的东西,以后历代均有发现,可见它生命力之顽强。”
“西汉淮南王刘安和其门客所著《淮南子》中,便有对阳燧的描述。”
“阳燧,金也。取金盂无缘者,执日高三四丈时,以向持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之,吹之则燃,得火。”
明代医学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后来,有些朝代的人民,也叫这种取火的工具为‘火镜’。”
“古书里就记载过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
““燧”为取火的工具,有木燧和阳燧之分。”
“木燧即钻木取火的工具,当出现在智人期。而阳燧出现就较晚了。”
“它的原理是利用日光取火,是一种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把凹面铜镜放在太阳下,其光都聚向内。”
“在离镜一二寸处,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触物即着火。”
宋雨茗看着自己那个青铜‘阳燧’,多日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他看着陈林问道:“陈先生,那你说是先有的青铜镜,还是先有的这个?”
陈林笑道:“我猜这个‘阳燧’,是在铸造青铜镜时的衍生物。”
“它与同时代的青铜镜造型、铜质、纹饰、打磨光洁度等特点完全一致。”
“所不同的是,青铜镜的背是平面的和凸球面状的。”
“而阳燧的燧背是凹球面状的。”
“我记得之前有本资料记载,津市博物馆里藏有一枚东汉铭文阳燧。”
“有鼻钮,表面铸阳文铭文两周。”
“内周写着‘宜子先(孙),君子宜之,长乐未央”。
“外周写着‘五月五丙午,火燧可取天火保死祥兮’。
“这些吉祥用语和东汉铜镜上的铭文如出一辙,这就能说明镜燧同源。”
“宋先生,你的这一枚,从形制和材质上判断,就是西周的器物。”
“全素,无花纹,尽显古朴。”
陈林侃侃而谈。
别说是宋雨茗和晓东,就连演播室对面的编导和工作人员,都听入迷了。
上一期也是这样,陈林讲起古董来,总能让人立马产生兴趣。
听他聊起古董的朝代、起源、来历,就象在给你展示一副历史画卷。
从一个小小的器物上,就能窥见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形态。
有个电台的工作人员说过,听陈林讲古董。
就像是被他带着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慢慢在他的讲述下,你似乎能看到另一个时空的人民,在用这器物时的情景。
那种感觉非常的奇妙。
那位工作人员说了,鉴定师全华夏有的是,凭什么就陈林能火?
听他一期节目,大概就会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