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再见大佬
很快,二人就跟着这个中年管家来到了一处非常精美的湖心亭。
“两位贵客请坐,茶点都已经准备了,现在就请我们老板出来。”
“好,你去吧!”
等管家离开之后,金局长一屁股坐在了石凳上,而陈林则站在了一旁,看向了远处的湖景。
看着碧绿色的湖水中,一群红色的锦鲤游来游去,陈林不由的感叹了一句。
“没想到这齐先生资产如此丰厚,不愧是当下最火热的科技板块的大佬。
这一座诺大的四合院,都快要比得上恭王府了吧?!”
金局长听到这话笑了笑,慢慢的倒上了一杯热茶,然后对上陈林的眼睛说道。
“你还真别说老齐他最近几年赚的,那可真的是天文数字。
前几年最苦的日子熬过来之后,他现在的公司发展非常的好。
他几乎什么都不用做,每天只要在家里喝喝茶,接接电话,开开会议,那些钱都自动打到他的账户了。”
“是啊,在京都有一座这么宏伟的四合院,少说也要过10亿了吧!
咱们刚刚所路的过一些美景,各种奇珍异草……
还有这楼阁兰亭,这做四合院里处处都是充满着雅致,古朴。
重新修缮成过去的样子,也要一笔庞大的费用了。”
“嗯,我听老齐讲过,每年修缮就得这个数,而且他也不止这一个四合院,这只是他在京都众多房产当中的一套而已。”
金局长轻轻的吹了吹微烫的茶水,然后慢慢的说道。
“老齐的名下的别墅都是分独栋和联排的,而且还有十几套接近中心的大平层。
老齐这个人就是有钱之后爱折腾,平常的时候,就随着心情,想住哪儿就住哪儿。
最重要的是,跟这里面积差不多的四合院,他在恭王府那边儿也有几套。”
此话一出,陈林有些惊讶的说道。
“什么?连恭王府那边的四合院他都有几套啊!”
也不外乎他如此惊讶,因为这偌大的京都毕竟著名的四合院就有恭王府。
除了恭王府之外,还有孚王府,文煜宅,纪昀宅。
恭王府是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
坐落于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之中,它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
孚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
孚王府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7间,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
王府布局结构严谨规范,保存较为完好。
文煜宅位于帽儿胡同,是一处由五座院落并联而成的大宅第,占地面积共11000平方米,
文煜宅园的五座院落基本各成系统,分别拥有南北中轴线,布局严谨但并不刻板,局部也有灵活处理,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同时整座宅园建筑与园林水石相间,表现了北京四合院庄重大方而又正中求变的建筑特色。
纪昀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
纪昀宅为清式砖木结构,基本上属于两进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其布局为坐北朝南,临街大门为硬山顶吉祥如意式门楼,位于整个住宅的东南角。故宅中旧物有前院的藤萝,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栽种。
难得看到陈林如此惊讶的样子,金局长好笑的点了点头。
“是啊,我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跟你一样惊讶。
没想到,这老齐平常看起来那么低调,但背地里人家赚的,可比我想象的要多的多了。”
“有句老话说的好,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以前我不明白,现在倒是深刻领会到这句话的意思了。”
陈林有些无奈的皱了皱眉,随后自嘲的说道。
“自从我进入古董圈子里,凭着我的天赋倒是赚了不少的钱。
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人,买车买房的两个小目标倒是实现。
本来因为在圈子里混了这么久,我赚的钱也算不少了。
没想到,我还是孤陋寡闻,变成井底之蛙了。
就来到京都城,也见了一些有钱人,起初没觉得什么,就在刚刚得知这四合院只是人家名下的一处房产,才明白原来我实力还不行啊!”
“齐先生这座四合院就已经把我秒杀了,看来我得努力想办法赚更多钱才行啊!”
“哈哈哈,陈林,你无需妄自菲薄,你的实力我还是知道的,你的钱这辈子从现在起什么也不干,也够花到死的。”
听到他的话,陈林笑了笑,并没有感到安慰。
金局长看到他这模样,就知道他没听进去,于是他了一口气继续开导。
“陈林,你这么想一想,你才不到30岁,人家老齐都40好几了。
从时间来说,他比你多奋斗快20年,你拿什么跟人家比啊!
这根本就没法比,你呀,就按照你的路子,一步步稳扎稳打的来。”
说完话之后,金局长慢慢的给他倒了一杯茶水。
“来,喝点儿好茶,老齐这里的茶倒是不怎么起眼,,但是他泡茶用的水,绝对是特别好的玉龙泉水。”
看着烟雾缭绕的茶杯,陈林轻轻的道了一声谢。
“金局长,谢谢你开导我,我明白你的好意。”
金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
“陈林啊,你知道吧,我一向很欣赏你的。
年轻人有想法,有拼劲儿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也不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嘛!”
陈林看着肩膀上的这只手,有些感激的笑了笑。
“好,金局长,你说的话我都听进去了,我明白该怎么做的。”
两人正在说话的时候,远处却传来了一道笑声。
“老金,陈林,你们可算来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