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仰韶文化
宽敞明亮的库房里,有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架子。
上面满满当当的陈列着各式文物器具。
架子上分门别类的标着标签,标签上注明了采集的时间、地点、朝代等信息。
在库房一角处,有几张非常硕大的桌子。
桌子上放着十几个物件,这些物件大部分是陶器,但其中还掺杂着一两件其它的东西。
金局就指着那个桌上的物件,跟陈林正色说道:
“小陈啊,就是那些东西,分辨不出究竟是哪个朝代的,你给看看吧。”
郑馆长的眼睛也注视着陈林,明显对他期望很大。
陈林走上前去,就见果然桌上摆放着的陶器非常古朴,做工也比较粗糙。
他从第一件器物开始看起。
离他最近的是一个彩陶的瓶子。
这个彩陶的瓶子造型非常的特殊,陈林之前还没见过这种有些古怪的形状。
在大家传统的认知里,古陶器属于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物,所以做工会比较简单。
造型也会中规中矩,就像各地的博物馆所展出的陶盆,套碗等物。
但眼前这一件显然很是不同,一眼看上去十分的古怪。
这瓶子的器口是做成了人头形状,还刻有面部五官,这是之前其它朝代从未见过的。
整个陶瓶有点像艺术展上的花瓶女孩,瓶口的位置是人头圆雕,且工艺精美,十分生动。
仔细去看的话,能看到女孩儿的刘海都十分明显。
在女孩儿脸庞的左右,以及后面都是垂下的头发,面部鼻子是蒜形。
眼睛和鼻子处做了镂空处理,目光则十分深邃,嘴唇略微张开。
陈林集中了精神力,去盯住了这个瓶子。
光屏在下一秒,直接漂浮了起来。
物品名称: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年代时间:新石器时代
价值金额:2亿
收藏价值:名品
当陈林看到光屏上,‘仰韶文化’四个字时,他不由的倒抽了一口冷气。
‘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一样,距今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
它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因1921年在豫省的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
但因为‘仰韶文化’的古董,面世极少,很多人都没有亲眼见过,对它的了解也少。
发现了稀缺的‘仰韶文化’陈林心里也是非常激动的。
他赶紧往下一个陶器上看去。
这个陶器和那个‘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一样,同属于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明’。
物品名称: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年代时间:新石器时代
价值金额:5亿
收藏价值:名品
它的制作年代,比刚才的那个人面瓶的时间,要早上数百年。
这个陶盆如果不仔细看内壁上的图案,单看外表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但内壁所绘的却是陶器中很罕见的彩绘,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在华夏传统的文化中,古人向来喜欢以对称为美。
但这件文物中的彩绘使用了黑色的色调。
这鱼的图案也比较稀奇,有着细长而平直的眼睛,倒着的鼻子。
头顶上还有类似鱼鳍的发髻,耳朵旁还绘有两条较大的鱼类。
接下来的一件东西,是个小口尖底的瓶子。
这同样也是个出自‘仰韶文化’的物件。
半开型小口尖底瓶,是红陶质地,两端呈尖橄榄形状,一端小直口,中部长圆腹。
另一端尖底,下腰部对称双耳。
另外,它细颈的前端口部有故意加厚的突出部分,形成明显的口头部。
尖底的作用不仅适用于净水,也特别适用于耕地里的锥插放置。
锥体放在耕作的田地里,小口尖底瓶使用方便,具有持续净水、越喝越干净的好功能。
这明显是个生活实用器,结合它的独特形状,应该是当时人们用的‘保温瓶杯’。
小口尖瓶是‘仰韶文化’中最典型的代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陈林心中的激动都快掩不住了。
他一路看下去,一个个拿起来在手里轻轻翻转摆弄。
这些陶器竟然全都是出自几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器物。
只有摆放在桌上最后的一个金色蝉子的首饰,和一个玉片不属于‘仰韶文化’范围里。
金局和郑馆长看着陈林,眼睛都不曾眨动。
他们看着陈林仔细的一个个看着那些文物,脸上现出惊喜的笑容来。
郑馆长心里便觉得,这是陈林看出了这些物件儿的来历。
果然,陈林在看完了最后一件彩陶器后,又看了一眼金蝉的首饰和玉片,便停下了。
罗程跟在陈林身边,见师公一个个看了文物,却什么也不说。
他也心里没底,他反正是什么也没有看出来。
陈林看向了一直没有出声的郑馆长和金局。
“前辈,金局,我知道这是什么时代的文物了。”
金局心里一喜,但还是有些半信半疑,不为别的,只是他这看得也太快了吧。
郑馆长却是相信陈林有这个本事,连忙问道:
“是什么?哪个朝代的东西?”
陈林微微一笑,提醒道:
“两位,还记得咱们国家1921年在豫省出土了一些文物吗?“
“以‘仰韶文化’命名的那一些文物?”
金局和郑馆长心里同时像打了个雷似的,浑身一个激灵。
‘仰韶文化?’
那不是新石器时代的事儿吗?
难道这些辩不出的文物,竟是‘仰韶文化’时期的物件儿?
金局心里突突直跳,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知道1921年,考古队在豫省曾出土过一些‘仰韶文化’的器物。
但是,那回开采回来的物件真的不多,有好些还是碎裂的,回来又拼凑起来的。
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当时的照片也比较模糊,存世的资料比较少。
后世的鉴定师们,能亲眼见到‘仰韶文化’文物的又没有几人。
所以导致,开采出的这批文物,竟无人能在第一时间认出来历。
“真的?”
“真的是‘仰韶文化’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