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四章 一束莲大盘
就在陈林脑子里想着元青花的发展史的时候,台上的那个拍卖师就又说话了。
“诸位老板,这个元青花的梅瓶,可是百年难遇的好东西!”
说着,拍卖师的脸上现出了神秘兮兮的表情,说道:
“而且,我们这里还有一件元青花的古董,可以和这个梅瓶配做一套的。”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
“什么!居然还有个青花大盘?”客人们震惊了。
青花的梅瓶和大盘,这两样东西若是拍到手里。
不仅是极好的收藏品,也可以保值,转手卖出去的话稳赚不赔。
客人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
纷纷要求把那个青花的大盘,也给拿出来亮亮相。
拍卖师见群情热烈,他想要的也就是这种效果。
于是,让工作人员去把青花的大盘,也一并给拿来。
陈林是真没想到,除了这个青花的梅瓶之外,竟然这里还出现了青花的大盘。
青花的大盘,也是青花瓷器里面一个比较受欢迎的品类。
工作人员速度很快的,就把那个元青花的大盘,给拿了过来。
这个青花大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通体是青花绘画。
大盘的口径约33公分、高6.5公分,底径约24.2公分。
盘身的青花,采用的是‘苏麻离青’的钴料。
陈林放眼看过去的时候,异能光屏在空中浮现。
物品名称:明.永宣 青花缠枝纹一束莲大盘
年代时间:明朝
价值金额:500万元
收藏价值:精品
陈林不仅被这青花大盘的美震惊。
更震惊的是,这青花大盘竟也跟方才那个青花梅瓶一样,竟是个难得的真品。
这种明永宣时期青花大盘,以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著称于世。
它被认为是华夏青花瓷器中的集大成者,宣德青花一束莲纹大盘,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这个青花大盘端庄大气,造型规整,敛口弧壁,弧腹,广底,浅圈足,器底砂底无釉,胎质坚致细腻,釉质肥腴。
青花瓷虽色泽单一,但却从不单调。
古人曾云:“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此青花大盘的纹样,以束莲纹为主体。
口沿内外,各饰卷草纹一周,内外壁绘缠枝莲、菊、芍药、牡丹、茶花等四季花卉。
盘心绘莲花、莲实、莲叶、茨菰、红蓼、香蒲,以飘带结成一束。
此盘画工细腻雅致,整体构图简洁,层次分明,粗细有致,莲花灵动鲜活,似随水波流动,流露出浓厚的笔墨趣味。
青花色泽艳丽,色浓重处呈黑色锈斑,展现出宣德青花清新明快的艺术魅力,属明宣德官窑器中的精品。
陈林不禁心内感叹,这个港城的黑市上,竟有如此高品质的青花精品?
这种品相的青花大盘,若是放到国外的拍卖会上,身价会比自身高出数倍!
这个大盘上的莲纹,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饰,而这其中青花束莲纹,又显得尤为与众不同。
束莲纹,也被称做“把莲纹”、“把束莲”纹。
在绘画的形式上,也有各种的不同。
有置于水波中的一束莲、交错对称的二束莲、“三分天下”的三束莲、以及散莲等多种形态。
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北宋耀州窑中。
明朝永宣时期,青花一束莲迎来高峰期。
因为“一束莲”有“清廉、高洁”的寓意,而深受士大夫的喜爱。
据传永乐帝,经常用这样纹饰的青花瓷器赏赐给大臣,用来告诫大臣为官需清廉。
明代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明代第五位皇帝。
与他祖父永乐帝之间,隔着一位洪熙帝,只是洪熙帝去逝很早,虽有年号,却没有留下有款瓷器。
因此人们经常把永乐与宣德合称“永宣”。
宣德瓷器与永乐几乎是一脉相承,特别是青花瓷。
自古就有“永宣不分”之说。
实际上宣德时期,在瓷器烧制风格上已经做了改变。
这种青花缠枝纹一束莲,它在永宣时期被大量烧制,器型以盘为多。
一束莲花片画法基本上一致,只是口沿绘画细节上略有不同。
大盘盘底与壁结合处的一道凹陷纹,显得盘底略高一点点。
这一特征,永宣瓷器盘底都有,还有一个标准的名称叫“月亮门”。
明代不管是瓷器、玉器还是石雕等艺术,一直都有“粗大明”一说。
这一特征,在明早期和空白期非常明显。
看起来粗犷,实质是粗中有细。
看永宣时期的青花,已经能感觉到既有粗犷也有精细。
就拿眼前这个青花大盘来说,荷花、荷叶、绶带,只凭单色青花的浓淡已经有了阴阳面之分。
到了康熙时期,单色青花能做到像水墨山水画一样的“墨分五彩”。
因为元青花的大盘非常受欢迎的缘故,在市场上假货也非常得多。
所以,如何来准确鉴定青花大盘,也是许多收藏者的必修课。
虽然不能像专业的鉴定师那样精准,但是起码能做一些初步的判断。
元青花大盘的瓷胎,是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用二元配方制作而成。
它胎质坚实,胎色较白,略微泛灰。
因为受当时瓷器胎料制备、与制作工艺技术条件的时代局限。
露胎的底部经常可见孔隙、黄褐色斑点、窑裂等现象。
而圈足的胎釉结合处,及器身缺釉处周边,也往往呈现出火石红色。
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元青花大盘仿制品,也有火石红等现象,但不够自然,人工作伪痕迹明显。
另外,真品元青花大盘看上去很重,而当用双手捧起时,却没有沉甸甸的感觉。
仿制品则手感较重,当用双手捧起时感觉死沉死沉的。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从釉面入手去辨真伪。
元青花大盘的釉面白中闪青,质感肥润灵动。
因受当时釉料制备,与工艺技术水平的局限,釉面会带有砂粒、漏釉、鬃眼及黑斑等瑕疵与缺陷。
盘是古代重要的餐具,元青花大盘也不例外。
其主要功用,是作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餐具器皿。
经过长期的使用,难免会留有各种痕迹,常见的有磕崩、磨擦丝纹及划伤。
而有的盘底,留有刀具在其上切割食物时而弄出的硬伤,口沿磕缺或剥釉。
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元青花仿制品,釉面质感不如真品通透润泽。
制作上去的各种伤痕、与划纹,更是显得十分的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