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荷里活道
“丁少,你说的确实有道理。”陈林先是肯定了丁栩的想法。
但是,他接着又微笑着说道:“但既然我们怀疑那些高仿的赝品,很可能出自于港城,那就必须得去看一下。”
“咱们就只当是正常的逛古董街了,能发现线索最好,发现不了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罗程此时在旁边敲边鼓道:“是啊,难道有守门员,咱们就不进球了?”
丁栩被他这个形容给逗乐了,想了想也是。
“行,那咱们就去港城最著名的古董街,‘荷里活道’去看看。”
丁栩一马当先,在前面带路。
“这个‘荷里活道’,还有另一个名字‘古董街’,它在20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港城最为繁华的古董一条街了。”
“生意好的时候,这条街上有300多家古董店........”
陈林之前听谭文德说过港城的这条‘古董街’,他曾经和江与年一同来过这里。
这处荷里活道是港城著名的艺术及古玩集中地,位于港城中环至上环。
它横贯香港岛中西区,在太平山脚下,东自云成街起,西至皇后大道西。
可谓是一条荟萃港岛百年沧桑的“历史街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44年。
它是港城开埠后兴建的第一条街道。
很多人都认为,这条街的名称,是取自美国“荷里活”的译音,但实则不然。
这条街的名字,原本是来自于街道早年种满的冬青树--Hollywood。
中文没有翻译,只是根据读音得名“Hollywood Road”,被人念成了“荷里活道”,又称冬青街。
当时美国的荷里活--Hollywood,甚至还没有出现。
荷李活道东端,连接着著名的兰桂坊。
人气极高的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系统,也途经此处。
这里的古迹建筑包括旧中区警署,即前港城警察总部,于1864年落成,1919年进行过扩建,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那时正值解放,大量的文物外流和出土,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古董文玩流入到了港城。
当时的港城还未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港城的街头上能看到各种肤色的人。
当华夏的人们还没有对文物收藏有深刻认识的时候,港城的古董街上走动的全是一些外国人。
日本人、英国人、美国人、还有一些港城的富商等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华夏的古董文物会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
跟自己谈到这个时,江与年和谭文德的神情,是难以言喻的遗憾和惋惜。
“陈哥,其实港城有三条古董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荷里活道。”丁栩给陈林科普着相关的知识。
“它被外媒评为“一辈子必须走一趟的街道”之一。”
“通常掏上一百几十元,也可以把不少“小古董”抱回家。”丁栩笑嘻嘻的说道。
“当然,有时候三十四块钱,就能买到一张具有年代感的画报,这比现代仿造的要有意义多了,至少情怀是真诚的啊。”
陈林笑道:“我听业界的前辈说,那里有百余家古董店。”
“尤其以华夏的古董家具闻名。”
“据说,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人慕名而来寻找明朝南官帽椅,或是清朝中期的紫檀木炕桌。”
“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丁栩笑道:“那亲自去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在这条街上有一家私人博物馆--两依藏博物馆,2014年开幕。”
“主要藏品就是明清家具和西式化妆盒。”
“这个两依藏博物馆,楼高四层,展示了400多件中国明清古董家具,其中大部分家具以黄花梨及紫檀等珍贵木材制造。”
“在这里,除了珍稀的华夏古典家具,还有欧洲顶级珠宝手袋和化妆盒。”
“其中珠宝粉盒非常精美,包括卡地亚、宝诗龙、梵克雅宝等奢华品牌,所属年代跨越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据说,这些藏品还曾在京都博物院,举办过专题展览呢。”
陈林闻言点头道:“这个两依藏博物馆,我确实听说过。”
“这一家我确实必须去看看,要不岂不是白来了一趟港城?”
陈林第一次听说两依藏博物馆,还是在京都时听京都博物馆的郑馆长,提起来的。
两依藏博物馆,由港城金融界的知名人士,醉心收藏的冯先生创立。
目前两依藏由“两依”的其中之“依”,是冯先生的女儿冯依依小姐精心管理,另一个“依”则是她的姐姐。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冯先生的良苦用心。
众人跟着丁栩来到了荷里活道。
陈林发现其实港城的古董街,与其它城市的古董交易市场并没有什么两样。
真的虽然也有,但是假货赝品也是不少。
哪里就像丁栩说的,看不到什么假货?
陈林一眼望过去,四处都是“畛畛轩”或“畛畛斋”,就能判断出到了古董街。
聚集了卖瓷玉器、珠宝、石像家具、书画等的店铺,分工细致而专业。
就连小小的糖水店,也显得颇有古风。
这条古董街有上百间店铺,当中不少经营石像。
街角摆满陈列品,感觉像闯进了某个历史景点。
这些古老的街道,弯曲绵长,由中环伸展至上环、西环,大大小小百多间古董店铺陈着无数上好的华夏古物。
而且种类繁多,陶瓷、玉器、石雕、牙雕、铜器、银器、漆器、家具、屏风、字画、古籍,及至罕见的华夏古代婚礼服饰等无所不有。
此外,还有来自西洋的古老的电风扇、留声机等。
以及来自日本、泰国和南亚的珠宝银器、古董古玩。
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以陶瓷、雕刻品和家具最多。
虽说是“古董街”,有些家的店员也会明白告诉你。
货有“古”也有“新”。
但“新嘢 ”不代表价平,一架大概50年历史的鼓,售价5000多元。
一面仿旧大穿衣镜,边缘刻着精细仿古花纹的,售价也要1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