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宋朝孤本
那中年农民听到赝品二字,略有些尴尬的低下了头。
面对着场下观众明显质疑的眼神,主持人肖雨淡定的说道:
“我知道大家会觉得很奇怪,既然有可能是赝品的古书,我们为什么还要让它上节目?”
主持人迈步走到那几本古书前,朗声道:“因为我们‘奇珍异宝’节目的宗旨就是这样。”
“绝对要给收藏者们一个完美的交待,就像这几本古书。“
“虽然前面筛选时,鉴定师们无法断言它的真假,只能暂定它是赝品,但是这古书是李先生给妻子治病的唯一机会。”
“情况特殊,我们节目组决定为李先生破例一次,让这古书带着赝品的头衔直接进到节目中。”
“因为我们的现场有更专业的鉴定大师,我们会让大师们再次勘验古书的真假,给出最后的定论!”
现场响起震耳欲聋的鼓掌声。
观众们的情绪被煽动了起来,周导非常的满意。
看,节目的看头有了,煽情也有了,就算这几本古书真的是赝品,它也调动了观众的胃口,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满场掌声中,四位专家走向了展台。
那四本古书被专家们一人拿起一本,细细的翻页勘验。
四人心中同时闪过一个念头,这书也太新了!
宋代距离现今快一千年了,纸张能保存的像新的一样,这不是笑话吗?说出去连外行都不信。
这明显就是后世的仿制品嘛,初选时那些鉴定师还说什么辩不了真假?怎么可能?
这假的都不能再假了,简直多看一眼都伤眼睛。
这真的不是节目安排的剧本?
台下的陈林看到他们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已经将这几本古书断定为赝品了。
陈林无奈的摇了摇头,确实挺像假的。
但是,他知道,那几本古书是真正的宋朝孤本!
物品名称:宋.历代通鉴纂要
年代时间:宋代
价值金额:200万
收藏价值:凡品一等(缺失)
这一套古书可惜有缺失,如若不然,价值会翻倍。
他看到台上刘宏义往这里瞄了一眼,低声说道:
“东西是真的!宋朝孤本,不过有缺失,只能出价200万。”
刘宏义听到耳返里的声音,整个人呆住,被所有人认定是赝品的古书,竟然是宋朝孤本?
陈林的声音接着传来:“它之所以看起来很新的原因很简单,纯粹是保存的好,再加上曾经纸页上涂过蜡,就算再搁上百年,这几本书也不会坏。”
台上的刘宏义心脏跳得厉害,他再一次仔细的去翻看古书的每一页,像是要在上面盯出洞来。
其余的三位鉴定师早已经放弃了,他们心中已有答案。
在第一眼看到那么新的纸,那么完好的书册时,他们已经对它先入为主有了判定。
刘宏义此时的行为在他们眼里,就是在哗众取宠。
三个人相继回到座位上,刘宏义还在摆弄那几本古书,甚至小心的凑到鼻尖上去闻味道。
朱建义心里冷笑,这又不是菜,能闻出啥味儿来?
终于,刘宏义的表情趋于平静,他小心的将那几本古书放回展台上,慢慢回了座位。
主持人开始让专家们宣布结果。
不出所料,三位专家不约而同的没有出价,而是一致断定是赝品,没法给出定价。
中年农民李先生的神色失望,虽然这个结果在他意料之中。
从初选开始,那些鉴定师没一个人说他的东西值钱,反而都说是赝品。
弄得他也开始怀疑,这所谓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不是他爷爷那辈儿糊弄人的?
主持人走到刘宏义面前:“刘老师,您的判定结果是什么?”
刘宏义慢悠悠的说道:“宋朝孤本--历代通鉴纂要,定价200万!”
如同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场面瞬间就炸开了。
朱建义像被烫了屁股似的,从座位上猛的站起来,指着刘宏义道:
“小刘啊,能不能停止你的这种哗众取宠的行为,你这样愚弄大众好吗?”
“我承认刚才那幅画作,你的定价比较准确,可是这种古书,就算是外行来看,也知道它是假的,你怎么能误导观众呢?”
他倒不是故意针对刘宏义,只是觉得今天的刘宏义象是跟他们作对一般,处处要跟他们反着来。
刘宏义却是一点儿也没生气,他好脾气的拿起麦克,说道:
“朱老,你先别激动,听我说两句。”
“好,你说,我看你能说出什么花儿来……”朱建义喘着粗气,重新坐回座位上。
刘宏义起身走到展台前,摄像机跟着挪到了古书上。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想做一本赝品古书,是不是想把它做得越旧越好,无限接近古书那种发旧、发暗的色调,墨色也要做的像要脱色似的,颜色要浅淡。”
“谁会把一本赝品古书做的那样新,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是假货,甚至外行都觉得是赝品的程度。”
“要知道做赝品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他们高仿出来的东西有时足可乱真。”
“我不信,他们会做出这样连外行都能看出真假的赝品出来!”
陈林在台下忍不住笑了。
这刘宏义果然有点本事,他只给了结果和有疑问的地方,对方就能就此引申出一堆专业学术上的东西,让观众信服。
看那三个专家的脸都黑成什么样了。
观众们顺着刘宏义的想法一思考,确实有那么点儿道理啊。
难道这里真有猫腻儿?
“其实,三位专家也能看出这古书的真假来,只是你们太先入为主了。”
刘宏义拿起一本古书在手上,指着它道:
“因为它的新,你们一上来就断定这是个赝品,所以后续根本没想继续看下去,也就错失了辨别它的机会。”
孙正业皱着眉头,问道:“那依你说,它为何如此新?”
“很简单,一是保存得好,这几本古书应该是很少有人打开它,一直就这样放在盒子里,不让它见天日。”
“二来,是这书页上都被涂过蜡,所以它才会流传千年,却如同新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