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来自黄河的诅咒!【求订阅】
【科普继续。】
【为何小小的淮海地区,聚集了历史上,至少三十位起义者、开国皇帝?】
【淮海地区,囊括了皖北、豫东、苏北、鲁南,这四块区域。】
【首先,这四块地方,彼此接壤。】
【通行中原官话,语言风俗相近,在没有普通话的古代,沟通起来没有障碍。】
【其次是地理位置上的原因。】
【也就是来自黄河的诅咒。】
【虽然黄河孕育出,最早的中原文明。】
【然而母亲河却是个暴脾气!】
【自古就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
【至今黄河岸边的郑zhou .kai封,都是地上河,特别是开kai古城,已经数次被埋。】
【河水泛滥时,土地被泥沙覆盖,原本的良田迅速盐碱化。】
【粮食减产。】
【靠土地吃饭的附近百姓,穷上加穷。】
【如果这种极限生存的模式,一07辈子来一次的话,也许还能扛得住。】
【但黄河一直是个不定时的炸弹。】
【三年一小洪,五年一大涝,是家常便饭。】
【如此反复地折磨下,管你是贫下中农,还是家里有钱的富贵人家,洪水一来,大家一起倾家荡产。】
【要么淹死,要么饿死。】
【一夜成为骡马跪族!】
【侥幸没被淹死饿死的,为了生存只能变成流民,外出逃难。】
【他们一路上,只要饭、偷盗、打家劫舍。】
【只要能活下去,啥都敢干!】
【也因此,给外地人留下“穷山恶水出刁民”的不好印象。】
【待洪灾过后,流返回老家。】
【发现的是一片狼藉之地,原来定好的地界,早被洪水冲得干干净净。】
【于是,胆子大的人,就开始抢掠弱小。】
【丛林规则下,谁的拳头硬,谁就能活下去。】
【在经历了无数次,黄河泛滥的蹂躏之下,当地百姓就更不愿意,买田置地种粮。】
【因为洪水一冲,又是啥也没了。】
【那些有钱的乡民,更愿意买刀练武,近可伤人,退可自保。】
【长此以往,淮海地区的人们,就养成了争强好胜、好勇斗狠的民风。】
【如果恰好此时,碰上那个皇帝老儿昏庸无能,那么他们创业的春天就来了!】
【只要振臂高呼,“朝廷混蛋,鱼肉百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就会有一帮人,追随起事。】
【所以,这块土地上数不尽的洪灾,让无数黎民百姓,父母不存、妻离子散。】
【这群一无所有,但求生欲极强的人,一旦被逼到极点,很容易就揭竿而起。】
【成为逐鹿中原的英雄好汉。】
【......】
“原来是这样,多谢光幕解惑!”
“我就说,那地方的人怎么那么彪悍,原来有着这层缘故。”
“唉,世事无绝对啊,靠近大河未必是一件好事。”
“......”
古人看完光幕的解惑,这才恍然大悟。
搞懂了淮海地区,为什么容易出现反贼。
实在是可悲又可叹啊。
秦朝。
嬴政直到现在,才茅塞顿开。
把以上两点原因,套在淮海地区容易出现反贼这件事上,一切就显得合理了!
首先语言相通,又都是平原。
沟通起来,简直和老乡差不多。
其次,就是黄河的缘故。
嬴政手指按压眉心,心烦道:“黄河,寡人该如何处置呢。”
他就算是皇帝,是天下的主人,也管不到一条河啊。
刚好此时,他瞥向光幕。
正好问答弹窗跳出来!
【抢答环节!】
【请问以下哪个区域,不属于淮海地区?】
【选项一:皖中。】(看暴爽小说,就上飞卢小说网!)
【选项二:豫东。】
【选项三:苏北。】
【选项四:鲁南。】
嬴政眼前一亮,几乎是瞬间,脱口而出:“选项一!”
【回答正确。】
【恭喜秦朝嬴政抢答成功,获得:防水治水手册一本。】
【提示:该手册记录了,历朝历代的防水治水经验和实际案例。】
霎那间。
一个小册子出现在嬴政手中。
接着欣喜地打开手册查看。
片刻后。
他仰天大笑一声:“寡人无忧矣!”
唐朝。
李世民有些崩溃。[]
淮海那附近,真是“人杰地灵”!
合着真是祖传的!
这怎么搞?
尤其是知道,唐朝末期那地方会蹦出来一个大反贼后,李世民直接沉不住气。
763“朕该如何是好!”
“你们倒是给朕出谋划策啊?”
他目光扫视一眼四周的大臣。
长孙无忌站出来回道:“陛下,如今只有两个法子。”
“一是把淮海地区的百姓分开,迁移到全国各地,防范他们共同谋反。”
“二是加大治理黄河,减少决堤。”
“臣,目前只想到这两个方法。”
其他大臣互相对视,点点头,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总不能无缘无故地把淮海地区的百姓,全杀了吧?
李世民闻声叹息一声,“那就两个法子,一起吧。”
“是,陛下。”
大臣们齐声回应。
明朝。
朱元璋不由得,看了眼附近的淮西官员。
这些大臣,可全是自己老家附近的。
这么说来,这些人和咱一样!?
从祖上开始,就喜欢好勇斗狠。
那咱得多防着点他们。
朱元璋心中思考,表面不动声色。
可不能被老乡背刺!。